【摘 要】
:
乳腺癌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乳腺铝靶X线摄影是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收集自2002年4月至2004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58例,分析其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机 构】
:
上海市市东医院医学影像科,200438
【出 处】
:
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早期诊断,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手术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乳腺铝靶X线摄影是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我们收集自2002年4月至2004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58例,分析其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其他文献
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术前对新辅助化疗反应性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根据个体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进行调整,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可能性,同时对化疗后残余癌的准确判断,有助于选择手术时机和适宜保乳治疗的病人.传统的临床评价方法包括触诊、乳腺X线摄影和超声.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MRI对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较高敏感性[1],对
乳腺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生长缓慢,病程长,转移率低的特性.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E-DCIS)的铝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炎性乳腺癌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乳癌,其发病急,预后差.本文对我院近2年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例5个乳腺炎性乳腺癌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其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随着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的开展,乳腺X线摄片发现微小的病变正逐渐增多.临床上对一些乳腺微小可疑病变,往往需采用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sterotactic core needle biopsy,SCNB)早期定性,这一诊断方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多层CT以其较高的时间分辨力和多种重建技术等优势受到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的欢迎.本文目的是通过多层CT对乳腺肿块性病变的三维重建的显示在诊断上进行了评价,探讨多层CT扫描技术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美国每年新发生病例18万[1],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上海、北京、天津三个城市不同年代女性乳腺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资料表明[2],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乳腺癌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钼靶是早期发现乳腺癌有效的筛查手段,但由于具有辐射损伤、而且对于致密型乳腺其灵敏皮明显下降[3,4],故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大宗病例研
乳腺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准确的术前分期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随着螺旋CT用于乳癌腋窝淋巴结的检查,大大提高了腋窝淋巴结的检出率;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在螺旋CT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不仅使CT在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使我们对CT在这一方面的优劣也得到了更深一步认识.自1992年Tse等首次提出运用PET预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状态有着显著的敏
2002至2005年在我院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检查患者中,乳腺结构扭曲征剔证实为体位及加压因素所致乳腺内异常密度和合并典型恶性钙化(BI-RADS Ⅳ-Ⅴ级诊断),入组者仅表现为乳腺结构变形,共33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24~79岁).左乳16例,右乳17例.21例因乳腺肿块就诊,2例高危人群筛查发现,10例彩超检查发现异常.所有病例由两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对病变密度、结构、边缘进行描述.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是判断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制定保乳手术计划的依据.病理学评价是客观反映肿瘤对化疗敏感性的金标准,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者(PCR)提示明显的预后改善,而组织学显著反应(MHR)提示肿瘤对化疗药物高度敏感.但是,病理学评价存在时间滞后性,而临床评价方法如触诊、铝靶、超声等在鉴别化疗后残余病变与纤维化、微小残余病变的检出方面存在明显的限度,术前对残余病变病理学反应状
乳腺X线立体定位下置入钢丝使BI-RADS Ⅳ-Ⅴ级病变能够定位、切检一次完成,是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的金标准方法.准确的钢丝置入是病变成功、完整切除的前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定位不准确和钢丝移位,但均发生在乳腺组织内,移位钢丝穿破胸大肌未见文献报道,笔者于2006年行钢丝定位时,发生钢丝穿过乳后间隙刺入胸大肌2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