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托槽初次粘接的护理配合

来源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正畸患者在初次粘接时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0 例个性化舌侧矫正患者在操作前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在粘接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初次粘接时的各项用物准备,配合医生进行舌侧托槽的间接粘接以及配合医生给予患者初戴矫治器后的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健康宣教。
其他文献
目的 初步探索咀嚼刺激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 2014 年至2016年来我科就诊20 例单侧多颗牙锁颌成年患者,所有样本均术前拍摄CBCT,通过CBCT测量分析20 位患者双侧第一磨牙区最大颌骨宽度L1(正常侧)、L2(锁合侧),根尖牙槽骨宽度L3(正常侧),L4(锁合侧)下颌升支长度L5(正常侧髁突顶点到下颌角点的距离),L6(锁合侧髁突顶点到下颌角点的距离)下颌角A1(正常侧),A2(锁
目的 评价复合纳米银托槽粘接剂在大鼠口内的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大鼠龋病模型来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托槽底板用复合纳米银托槽粘接剂粘结在上颌第一双尖牙颊侧的半边牙冠表面,再将其结扎固定在大鼠口腔下前牙舌侧的根部,分别在植入手术后的1 个月和3 个月两个时间段局麻下取出25 个样本牙,通过扫描电镜定期观察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定植情况。
目的:进一步探讨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CPP-ACP)与不同浓度氟离子联合应用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的研究。方法:取正畸拔除的健康前磨牙30颗,乳酸凝胶法制备人工早期釉质脱矿后,随机分为三组:5%CPP-ACP 组、5%CPP-ACP+500ppm F-1组、5%CPP-ACP+900ppm F-1组,采用电子探针仪(JXA-8100)测量再矿化前后釉质标本的CaO、P2O5、F 的质量百分比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作用于不同高度牵引钩内收前牙关闭间隙时上牙列的移动方式.方法 随机选择20 例2013.6-2015.4 期间在武汉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就诊的均角型,上牙列无拥挤或轻度拥挤的安氏Ⅱ类错(牙)的患者.
目的 比较传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技术对生长发育高峰前期的骨性Ⅱ类错(牙)畸形患者颅面及牙(牙)的改变,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在矫治生长发育高峰前期骨性Ⅱ类错(牙)畸形中的优势。
目的:量化分析在不同条件下正畸治疗中引起牙根吸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评估相关因素与牙根吸收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随机纳入经过固定正畸治疗且具有矫治前后清晰可辨的全口曲面断层片患者97 例。
目的:用三维数字化模型测量的方法探讨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形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35 例骨性Ⅱ类错合畸形患者治疗前后下颌模型进行扫描,获得三维数字模型,对右侧第一磨牙至左侧第一磨牙的FA 点(代表牙弓)、WALA 点(代表基骨)进行标定并映射到参考平面得FA 和WALA 的映射点,对牙弓和基骨弓形进行曲线合,分析其牙弓与基骨弓形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合畸形之临床效果及术后稳定性,同时与常规拔除四颗前磨牙法之病例进行研究对比。方法:选取上海同济口腔医院正畸科近5 年所收治之轻度及中度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共15 例,8例患者拔除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治疗,7 例患者设计拔除四颗前磨牙进行治疗。
目的:正畸治疗可以通过移动牙齿改善患者的外貌和笑容,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成人患者开始寻求完善的正畸治疗,但牙周病高发病率是成人正畸中无法忽视的问题。
目的:骨骼会随着外界的环境与刺激的变化不断发生适应性改变,在机械应力的刺激下产生骨骼的代谢或者重建。本实验使用 Flexcell 力学加载装置,对MG-63 进行牵张应力加载,检测Rho、ROCK 以及Cofilin 蛋白表达的变化和在基因水平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