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计了多螺旋盘形相邻电容传感器,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参数设计对其测量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阵列式、多环式相邻电容传感器在同等测量环境下进行测量,对各相邻电容传感器分别进行电场分布仿真和边缘电容测量值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包括极板间距、面积与形状等传感器几何参数传感器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杂传感器结构能够提高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线性度、测量信号强度以及测量灵敏度等性能。
【机 构】
:
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无损检测与评价研究所,北京,1001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控制与图像处理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多螺旋盘形相邻电容传感器,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参数设计对其测量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阵列式、多环式相邻电容传感器在同等测量环境下进行测量,对各相邻电容传感器分别进行电场分布仿真和边缘电容测量值测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包括极板间距、面积与形状等传感器几何参数传感器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杂传感器结构能够提高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线性度、测量信号强度以及测量灵敏度等性能。
其他文献
变形测量是对工程结构变形的速度以及幅度的严密精确测量,这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变形测量方法主要有光学测量和传感器测量等。本文将平面曲线形状重建技术[1,2]应用到土木工程中的变形测量。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变形曲线上离散点的线应变转换到离散点的曲率,再通过插值得到连续曲率,最后用微分几何方法实现对曲线的平面形状拟合。该方法可以实现变形的实时全场测量。在编写了相关程序后,可
固相烧结是陶瓷制备和粉末冶金的重要方法,控制烧结过程中微结构(如颗粒的尺寸、形貌、气孔的大小和分布等)的演化对材料制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分析固相烧结时材料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对于研究微观-宏观关系和改善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烧结过程是各种物理过程(如表面扩散,晶界扩散,蒸发-凝聚扩散和晶粒生长等)相互耦合的结果,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机模拟,不仅能解决非线性问题,而且能预判微结构形貌演
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法确定了具有单边穿透裂纹的有限宽聚碳酸酯板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SIF).首先由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不同载荷下裂纹附近的全场位移,然后根据已测得的全场位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位移函数表达式并计算SIF.在计算SIF时,讨论了裂纹尖端位置的确定.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DIC方法准确地测量了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因此DIC为测量张开型SIF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试验方法.
本文利用剪切散斑干涉原理研制了便携式激光散斑无损检测仪并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检测中。自主研发设计了适于现场使用的便携式激光散斑无损检测系统,并编制了商业化的检测软件,从而应用于高端复合材料的检测行业。
固体力学实验是力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其中的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的动手能力。在课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试件,由学生根据试件的特点,自行设计应变片的粘贴位置及测量电路,通过测量,计算并分析所用试件上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通过综合实验的课程,学生学习并掌握粘贴应变片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线路电焊连接的方法,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众所周知材料的疲劳试验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数据分散,因此研究者尤其是年轻研究工作者都有"畏惧"之感。但是工程领域中往往又迫切需要疲劳实验研究的数据能作为材料或结构的防断裂设计依据,特别是在航空工业以及高速列车系统中的承载部件对疲劳问题的研究需求日益迫切,为了避免这些材料或结构的疲劳断裂所造成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需要开发一种能简便易行的疲劳试验机来满足实际工业需要,因此它是从事实验研究工作者的一种责任
简支梁力学模型是理工科大学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力学简化模型之一,力学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一般工科专业的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将用到简支梁力学模型。在大学二至三年级,同学们学习了变形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对简支梁的应力计算和变形分析计算基本掌握,同时,也做过简支梁正应力分布规律测试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实验方法。但是,对于简支梁模型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了解不多、认识不足。为解决好此问题,我们对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
针对微尺度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尺度效应实验研究的需要,自行研制了一台FMT-Ⅰ型纤维材料微拉伸与微扭转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并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开发了相应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测试过程的全自动化.该试验装置可对10-100 μ m的金属单纤维进行微拉伸、单向微扭转、循环扭转变形行为进行实验研究.采用该装置己对微米级直径的多晶铜丝、316L不锈钢纤维和T300碳纤维进行了拉伸测试.实验结果表
为了研究冷成型薄壁C型钢悬臂梁组合变形下的应力分布及其弯心位置,自行设计了冷成型薄壁C型钢应力分布及弯心测定实验装置。本文阐述了实验装置的设计思路,并通过电测法测得冷成型薄壁C型钢悬臂梁腹板和翼缘的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其弯心位置,再把实验值与运用ANSYS计算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可以满足创新型实验教学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本文主要介绍同济大学的工程力学专业被确定为力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后,在四年的建设期间内对工程力学专业课程中实验项目的改革成果与建设内容,以及进一步建设的规划。通过交流可以将这些有益的探索性经验与其他高校的同仁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