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Valsalva视网膜病变是声门关闭后胸腔内压急剧增加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前、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出血,其典型的眼底表现为边界清楚、带液平面的卵圆形或圆形的内界膜下出血。正常情况下,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贫血和白血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相鉴别。本例老年患者是在低头洗头后出现的眼内静脉压骤然增高,病史明确,患者凝血时间正常且未见其他视网膜病变,结合OCT检查。符合Valsalva的临床特征,
【出 处】
:
2016年台州市眼科学术会议暨飞秒激光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alsalva视网膜病变是声门关闭后胸腔内压急剧增加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视网膜前、视网膜内和视网膜下出血,其典型的眼底表现为边界清楚、带液平面的卵圆形或圆形的内界膜下出血。正常情况下,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贫血和白血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相鉴别。本例老年患者是在低头洗头后出现的眼内静脉压骤然增高,病史明确,患者凝血时间正常且未见其他视网膜病变,结合OCT检查。符合Valsalva的临床特征,诊断明确。对于大部分出血部位不在黄斑区、视力尚可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既使是大量的内界膜下积血也可缓慢自行吸收而不留后遗症。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患者的工作或学习需要快速恢复双跟视力或者观察一定时间后积血仍无自行吸收,则可以采用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比如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使积血引流到玻璃体可促进积血吸收,但只适用于新鲜的出血。对具有以下特征的病例考虑使用手术治疗,黄斑区大量的内界膜下积血(直径>3PD),视力受损严重,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无效或预计不能奏效,患者的工作或学习需要迅速恢复双眼视或经过一定的观察期后积血无自行吸收迹象。已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并发症及预后,但患者及家属的对激光或手术治疗的顾虑较大,目前仍采用保守治疗,定期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及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近期疗效.方法:25眼(20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眼底、视野、术后前房深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5眼(20例)术后平均眼压(11.42±2.14)mmHg,眼压在6~21mmHg者23眼,眼压控制成功率为92.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5眼(60.0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primitively whether the extent and component ofastigmatism influence the regression in degree of spherical (DS) and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of chil
目的:评价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24例眼后段金属球内异物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23例,二期手术1例,随访3-6个月,观察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异物取出率、视网膜复位等情况,对上述资料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异物取出成功率100%;24例中视力提高20例,占83.33%;眼压及炎症反应控制良好;发生术后PVR者4例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中绷带型接触镜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按术后处理方式分为A、B两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绷带型接触镜(观察组),B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常规包盖眼(对照组),其中A组20例,B组20例,术后观察两组资料角膜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OCT扫描评价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最终愈合通过荧光素染色确认.结果:选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及翼状胬肉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
弱视是视觉发育敏感期异常视觉经验所导致的以空间视力损害为特征的一组视力不良综合征,一般矫正视力低于4.9的可以诊断。发病诱因一般与斜视、单眼视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睑下垂、角膜斑翳、长时间遮盖一眼)、屈光不正以及屈光参差等。眼部检查常规排除器质性异常外,一般以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为主要发病诱因。其中屈光不正又以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或高度散光为最常见的因素。但本例患者检查,眼部及神经系统均未见明显异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创伤小、预后理想、手术并发症少,是目前白内障手术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术式.各种原因致瞳孔后粘连,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难度加大,且盲目性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几率增高并影响视功能的恢复.我院2011年-2015年60例瞳孔后粘连白内障患者采用黏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下方瞳孔缘超微锯齿状剪开扩大瞳孔,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瞳孔后粘
多数眼睑裂伤可合并泪小管断裂伤,日常生活中泪液引流主要依靠下泪小管,如不及时正确吻合断裂的泪小管会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传统的单管(硬膜外导管)置入法在术后绝大多数会导致患者下泪点外翻,甚至下睑外翻,远期泪液引流效果仍不理想.环形置管法替代单路泪道插管法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术获得了良好效果.由于鼻泪管下端开口在下鼻甲内侧,位置隐蔽,术中在将硅胶软管两端自鼻腔拉出时,显微镜辅助下直视相比盲勾可减少鼻黏膜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的简便方法.方法:对46例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扩张,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MC),并灌注典必殊眼膏,术后泪道冲洗6~12个月.结果:治疗的46例46眼中,治愈30眼,好转12眼,无效4眼,总有效率达91.30%.结论:采用泪道探通扩张联合灌注典必殊眼膏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是一项方便经济、可操作的治疗方法.
PIC最早由watzke等于1984年报道,好发于伴有中度近视的青年女性,本病轻症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病数周后病灶演变为萎缩性瘢痕,可不必治疗。如眼底出现黄白色病灶,可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促进病灶消散,视力多可恢复,预后较好。有研究表明CNV和视网膜纤维化是其常见并发症,其中CNV的产生是PIC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症状有视物模糊、变形或视力下降、闪光感及中心暗点,跟底后极部可见有多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所有患者先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如果炎症不能被控制,注药24小时后行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8例阳性,4例为表皮葡萄球菌.经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等治疗,9例炎症被控制,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结论:及时的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能控制大部分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重度眼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