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学界对圣徒传认识的变化

来源 :中外古史比较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w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借鉴西方学界己有成果,简要介绍西方学界对圣徒传认识的变化。表现为学界圣徒传史料价值的认识。实证主义者将圣徒传视为几乎没有史料价值的虚构文献,20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史研究者将它视为虚构但有史料价值的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圣徒传则成为研究西欧中古早期社会各个方面的宝贵材料。学界对从圣徒传中获取历史真实信息在方法论上有了新认识。学界对从西欧中古早期史学的角度看待圣徒传在史上的价值形成了新认识。
其他文献
当前,正处于二轮修志出版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志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文中仅就初读三部市县志评议稿城市建设部分发现的一些问题,如体例、记述方式、资料选择等,进一步
笔者对《厦门市志(1996-2005)》《石狮市志(1998-2010)》《北川羌族自治县志(1988-2007)》进行审读,对编纂过程中凡例、概述(总述)、大事记、专记(特记、特载)、附录的使用进
政治、经济、文化部类是第二轮市县志书记述时限范围内变化较大的部类,是第二轮志书编修内容的主体,应予充分记述.政治部类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民主党派、工
遗址类博物馆具有独特的历史考古资源,博物馆往往围绕其馆藏文物和遗址、遗存开展社会教育.其历史情境教学则是与基础教育历史学科教学相互契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条件下所采
中国具有丰富的大遗址资源,它们有着面积大,数量多,价值大,历史文化信息丰富等特征,决定了大遗址在区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大遗址
遗址公园概念的引入符合中国现阶段大遗址保护的实际需要."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这一新概念是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遗产话语",时间与空间、物质遗迹与人文精神往往被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导致遗址在传承文化,教化当下的功能上难以充分体现.学术研究的核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概念的提出和实施,为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一条很好的途径,增强了国家文物管理部门与大遗址所在地地方政府联系和权利共享,进一步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本文对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过程中大遗址环境的认知、特征、现实需求及原则进行了解构,通过政府在大遗址保护中主导地位的阐释,结合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中的
钓鱼城遗址拥有较好的文物保护和服务设施,自2013年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来,积极开展了考古发掘、遗址保护、陈列展示和环境整治等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