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雷州半岛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三面临海,位于热带北缘,为粤、桂、琼之间的连接地带,属北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高温高湿时段长,极易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雷暴活动十分频繁,探讨湛江市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有明显意义.
【机 构】
:
湛江市气象局,广东湛江524001
【出 处】
:
广东省气象学会第九届全省青年气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州半岛地处我国大陆的最南端,三面临海,位于热带北缘,为粤、桂、琼之间的连接地带,属北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高温高湿时段长,极易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雷暴活动十分频繁,探讨湛江市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有明显意义.
其他文献
2013年5月15-16日,河源市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大尺度环境为500hPa高空槽脊波动中,给预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5日08时至17日08时全市100个自动站中,有67个站点录得过程雨量大于100mm,其中4个站点过程雨量超过250mm,东源半江自动站录得最大过程雨量305.2mm.此次暴雨过程具有雨量多、雨强大和范围广的特点.
暴雨是华南地区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不时造成江河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涝渍等灾害,给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暴雨预报一直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学原理,参考卫星云图、雷达图以及其它物理量等,对2013年4月5日惠东县出现强降雨过程的成因进行浅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主要是高原小槽东移,由高空短波槽前强盛西南气流和低空西南急流触发的强降水,而边界层的不稳定结构,在地形与潮汐的共同作用下,致使惠东县出现强降雨.
前人研究指出,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在1990s初期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型.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影响中国降水最直接、重要的系统,东亚夏季风在1990s发生了相应的年代际变化.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1)东亚季风强度指数在1990s初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减小,季风强度减弱.本研究选取了8个季风强度指数(其中6个指数反映海陆热力差异)进行计算分析,指数的年际变率显著.利用M-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共50年中国756站实测降水资料,美国环境预测及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NCEP/NCAR Reanalysis),并应用EOF分析、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常用气象统计方法探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分布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越赤道气流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各个越赤道气流通道对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并试图从水汽输送通量的角度解释两者的关系.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湛江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三面环海,作为广东省未来的重大发展区域、海陆空的重要枢纽地带,研究湛江地区的降水特征具有实质性意义,能为当地对降水的预报和减低损失提供依据.,然而湛江市的降水研究,特别是对近些年的研究非常稀少,本文利用湛江市1981-2010年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对湛江近30年来的气候年、季度变化,同时,通过插值计算,对降水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热带气旋是产生风、雨灾害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深入研究热带气旋活动规律,提高其预测水平,对防灾减灾、保障军事活动顺利组织实施和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多学者专家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和移动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有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登陆或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进行预测研究,得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结论,并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本文使用以下研究方法:(1)选定文昌海区,即以112°E,19.5°N为中心,分别取距此中心500km、250km和100km的海区范围;(2)各海区范围内的1949年至2012年64年所有的热带气旋资料,利用地球表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司近似计算,公式如下:D=111×√ (Y ×cos(Lat×π÷180))2 +X2上式中,D代表两点的距离,Y代表当前经度与已知经度的差,X代表当前纬度与已知纬度的
广东省临近南海,是旱涝灾害的多发地区,其降水情况严重影响着工业生产,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广东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本省的中、长期预报和经济生产有着重要意义.造成广东地区降水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于广东降水异常的作用不可小视.
龙卷风预报预警一直以来都是气象领域的难点和"盲区".与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相比,龙卷风发生的机率低,但是龙卷风一旦发生,经常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重大灾害.因此,龙卷风研究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关注.不少文献探讨了龙卷风产生的机制、结构;也有文献作了个例分析;还有文献对区域龙卷风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