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沉积物中的铁硫是黑臭现象产生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向底泥中添加不同含量的Fe2+、S2-进行静态与搅拌模拟实验,建立了Fe2+、S2-含量与耗氧量的关系,探索了沉积物中Fe2+、S2-引起水体缺氧及黑臭发生的控制阈值.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Fe2+不能引起水体持续耗氧和产生黑臭;表层底泥悬浮条件下,Fe2+可以导致水体缺氧,但70小时之内即可复氧,DO由7.5mg/L、6mg/L、5mg/L变为2m
【机 构】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州 510530;国家水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30;广东省水与大气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530
【出 处】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物中的铁硫是黑臭现象产生的关键指标.本文通过向底泥中添加不同含量的Fe2+、S2-进行静态与搅拌模拟实验,建立了Fe2+、S2-含量与耗氧量的关系,探索了沉积物中Fe2+、S2-引起水体缺氧及黑臭发生的控制阈值.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Fe2+不能引起水体持续耗氧和产生黑臭;表层底泥悬浮条件下,Fe2+可以导致水体缺氧,但70小时之内即可复氧,DO由7.5mg/L、6mg/L、5mg/L变为2mg/L时底泥的Fe2+含量控制阈值分别为32.3g/kg、16.7g/kg、6.3g/kg.向底泥中添加S2-后刺激了硫还原,底泥中8.68g/kg的S2-就能引起水体发生黑臭.沉积物中的S2-在引起水体缺氧和发生黑臭过程中比Fe2+更具有主导作用.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央环保督察”和“清废行动”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均出现钢渣非正规堆填的现场,为进一步开展钢渣堆填场地的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综合整治,须全面查明堆填钢渣的分布范围及特征.本文根据钢渣与原土层明显的电性特征差异,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某堆填场地内的钢渣分布进行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埋深约为4米,整体上厚度分布较为均匀.钻孔探测验证结果显示,钢渣埋深及分布与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相一致,证明高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顶空加热温度为60℃、加热10min、振荡速度为20mm/s的条件下测定水中的四乙基铅,标准曲线在0~1.5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μg/L,纯水加标回收率为82.6%~108%,相对标准偏差为10.2%,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95.2%~113%.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节省溶剂、数据准确,适于水中四乙基铅的测定.
首先,论文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必要性、重要性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的内涵进行初步界定;其次,遵循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职业化评价体系相关研究,按照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提出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再次,根据专家意见,初步构建各指标的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进而,利用Matlab7.10.0(R2010a)软件进行编程,对环境监测人员职业化评价体系的各级指标进
绿地群落结构变化与人居健康的研究中缺乏基于区域绿地及流行传染病数据源的深层次模型分析,蚊密度和绿地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综述绿地景观群落结构与蚊媒传播疾病发病率的空间模型.总结概述了统计数据分析类,区域的监测数据的描述性分析,蚊虫的组成、种类与数量、蚊虫与绿地数据集成、变换、通过栖息地的体现,GI和蚊虫密度的空间斑块格局图类,借助GIS与监测数据集对现有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展示、生态位等相关概念与数据
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为应对中国日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中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建设工作,并开始运用大量的技术手段来加强这方面的发展.而此背景下,现在环境工程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很多环境技术也在不断问世,其中水处理当中,现在人们最为重视的就是超滤膜技术.这超滤膜技术具有很好的水过滤效果,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此技术的特点以及使用策略等方面为出发点,具体讨论它
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质资源,是造纸工业的副产品,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木质素约有1.5-1.8亿吨,但其中只有不到2%被利用,大多数被燃烧或被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木质素磺酸盐作为亚硫酸盐制浆的产物,具有多种丰富的功能性基团,可用于功能性材料的制备,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本研究利用马来酸酐、聚乙烯亚胺对木质素磺酸钠进行酯化胺化改性,提高其反应活性,同时,引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得到
工业园区在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水污染超标隐患.本文从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特定工业园区与综合类工业园区的特征,对现有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模式进行分析讨论.针对目前园区废水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印染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具有组成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本文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pH、有机负荷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接触氧化去除效果随水力停留时间、废水pH和有机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对于本研究的印染废水,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6h,COD、氨氮、总氮、色度去除率分别为79.1%、54%、68.3%、87.5%.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水质变化耐受程度较好,
光催化分离膜(PMs)工艺是近年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该工艺集成了光催化氧化和膜分离双重功能,在水处理中表现出优良的工艺特性和应用潜力.光催化分离膜在水处理应用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从紫外光响应光催化分离膜向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分离膜转变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光催化分离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然后论述了g-C3N4基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分离膜的主要类型、制备方法及基本性能;最后阐述了g-C3N4基可见光响应
采用对好氧区投加PBG(Porous Bio-gel)生物悬浮载体形成的PBG-MBBR系统,利用生活污水对生物悬浮载体PBG进行培养和驯化,考察了系统运行期间PBG载体的微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PBG载体利用其自身特殊结构,为发育周期较长的微型后生动物提供场所,可延长系统的食物链,利于其工程应用.通过能谱仪检测PBG载体内部有利于生物膜形成的元素出现,利于载体表面生物膜的更新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