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岩作用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控制着孔隙结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控制作用,既有建设性的又有破坏性的。孔隙演化过程中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齐家地区地处大庆长垣西部齐家-古龙凹陷内,高台子油层是一套致密的泥质粉砂岩组合,发育四个油层组,其中高三、高四油层组是青山口组地层的主力生油层。高台子油层埋藏较深,且这些层段受到后期强烈的成岩改造,导致储层孔喉发育不规则,造成较强的含油非均质性,因此需要开展系统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方法,研究常规孔隙、裂缝、纳微米孔隙结构及类型,确定研究区储层岩石学特征、结构特征、岩相特征等。对储层孔喉特征及配置关系进行研究,确定了孔隙类型、喉道类型、裂缝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压汞实验参数,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大类,四小类,建立了一套致密储层微观分类评价方法,并对不同类别储层孔喉结构进行特征分析。本文以高三 3 小层为例利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含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沉积作用对储层原生孔隙结构的控制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后期改造,将两种相图相互叠合,并对叠合后不同区域的储层进行归类分析。其中长石溶蚀相与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组合的储层物性最好为Ⅰ类储层,胶结成岩相与河口坝、席状砂等沉积微相的组合中等为Ⅱ类储层,强压实成岩相与分流间泥沉积微相的组合最差为Ⅲ类储层,因此可以将含油优选区中的Ⅱ类储层作为今后石油勘探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