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而且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NMDA受体拮抗剂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慢性疼痛症状,但是同时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作用强,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疼痛药物.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一组膜联鸟苷酸激酶(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MAGUK)样蛋白质家簇,不仅在神经元突触与NMDA受体相结合,而且组装神经
【机 构】
: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出 处】
:
第三届海内外华人中青年学者神经科学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而且难以治疗的疾病之一.NMDA受体拮抗剂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慢性疼痛症状,但是同时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作用强,副作用小的治疗慢性疼痛药物.近年来实验研究显示,一组膜联鸟苷酸激酶(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MAGUK)样蛋白质家簇,不仅在神经元突触与NMDA受体相结合,而且组装神经细胞内信号分子至NMDA受体.MAGUK样蛋白质家簇包含四种突触相关蛋白质:PSD-93,PSD-95,SAP-102和SAP-97.除SAP-97外,PSD-93,PSD-95和SAP102均高度表达于脊髓背角浅层.PSD-93调控脊髓背角神经细胞膜表面NMDA受体表达和NMDA受体突触功能.PSD-95调制脊髓背角神经内NMDA受体与下游信号分子钙调蛋白信赖性蛋白质激酶结合.在脊髓,PSD-93或PSD-95蛋白质表达缺乏显著地抑制周围神经损伤和炎症引起的NMDA受体依赖的慢性疼痛,表明MAGUK样蛋白质家簇在NMDA受体介导的慢性疼痛分子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为治疗慢性疼痛提供一种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解剖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及其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AHMT法检测室内甲醛的浓度,同时了解接触甲醛的学生近一个月内的各种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情况。结果:解剖实验室的甲醛浓度高于对照点,也明显高于国家所规定的标准(0.08mg/M)。同时暴露组的眼部、鼻部、咽喉部的刺激症状表现要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的恶心呕吐、精神症状及感冒的易患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9月,采集呼和浩特市1个水源地(金河)的水源水水样;出厂水水样采自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第三水厂、第四水厂、第五水厂、第六水厂、第七水厂、第九水厂和金河水厂。参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06)对样品中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近十余年来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行为学和功能性脑成像研究,以及对小脑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小脑功能认识的传统观念.事实上,小脑不仅作为一个皮层下运动调节中枢参与机体的感觉-运动整合,还作为中枢躯体-内脏反应整合过程中的一个结点,通过与下丘脑等自主性功能调节中枢的直接纤维联系参与机体非躯体性活动(non-somatic activities)的调节,构成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
胎儿和新生儿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非特异伤害性反应期和晚期特异伤害性反应期.两个反应期的时间分界在大鼠为生后21天左右.这种反应能力的转变可能是由于感觉神经系统的脊髓伤害性反射环路和下行痛抑制系统尚未形成完善所致.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胎鼠或新生鼠受到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因而引起其成熟后痛阈下降和痛敏感性增强.临床实验研究也发现新生儿包皮环切术无麻醉组的婴儿较麻
神经营养素(NTs)受体有低亲和力的75kD蛋白受体(p75)和高亲和力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Trks)两类,参与调节以神经元为主的某些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以及凋亡等功能.已有研究表明,二者间的信号转导及生物学效应既相互协同又彼此拮抗,既紧密联系又显著区别.Trks受体一般介导"正性"信号,如促进神经元生长、维持其存活;而p75则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除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生长之外还诱导神经元凋亡
在免疫反应中,趋化因子通过激活和趋化白细胞的运动来诱导免疫反应,是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监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成员.在过去几十年中,趋化因子并没有引起神经生物学家的重视,直到发现趋化因子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引起的痴呆有密切关系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有关趋化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和功能的研究仅在最近几年报道较多,人们逐渐认为神经系统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
麻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外周神经疾患的最常见因素之一.麻风分枝杆菌是其致病菌.麻风分枝杆菌侵犯外周神经系统,引起外周神经功能障碍,从而致畸致残.麻风分枝杆菌偏好侵犯神经细胞,尤其是施万细胞.研究麻风分枝杆菌-施万细胞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其致病机理,为免疫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细菌编码的纤粘蛋白结合蛋白为入侵施万细胞所需.
SDCN是骶髓内重要的神经核团,作为盆内脏感觉二级神经元所在地,不仅与排尿反射的传入通路有关,而且是内脏痛传入通路与躯体初级传入通路的汇聚区.后者可能是躯体传入的非痛信号对内脏传入的痛信号进行整合的结构基础.但搞清外周痛信号传入的通路,还只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何深入进行探索镇痛机制的实质,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PNS)不同,正常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神经纤维很难发生自主再生修复.局部微量注射所需因子是经常被采用的方式之一.基因治疗作为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则克服了传统的注射给药的缺点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基因治疗是利用某种载体把目的基因导入损伤部位细胞中,通过基因的表达产物,来改
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中枢或外周神经损伤均可导致神经病理性痛,不同类型的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理往往有很大差异,本文不对每一种神经病理性痛一一涉猎,而将重点集中在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上,以期望通过这一窗口窥探疼痛的奥秘.本文按下面三个主题分别进行论述:异位放电的特点、异位放电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和异位放电与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