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外国地质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查(1863)算起,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地质学的发展带给中国的变化却是巨大的.我国地大物博,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地质情况.我国地表以及地下资源非常丰富,需要人们的发掘和开采,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地质工作者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地质事业是艰苦的甚至
【出 处】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6届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如果从外国地质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查(1863)算起,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由于地质学的发展带给中国的变化却是巨大的.我国地大物博,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了解我国的地质情况.我国地表以及地下资源非常丰富,需要人们的发掘和开采,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地质工作者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令人敬佩的贡献.地质事业是艰苦的甚至是探险性的事业,所以它也是开拓者的事业和强者的事业.投身地质事业首先需要的是献身精神.在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充满献身精神的地质科学工作者,袁复礼教授就是其中一位.袁教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前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先生、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敦礼先生,被我国文化教育界尊称为"袁氏三礼".
综观其一生,袁复礼教授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世人尊敬的地质事业先驱者;他,集多学科知识于一身,融会贯通,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教育家、考古学家;他,为人师表,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执着追求真理,同时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待人宽厚、温和可亲,既是楷模又是师长;他,倡导成立中国地质学会、进行西北科学考察、对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学进行研究,对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袁复礼教授献身于中国地质事业66年,在其前半生致力于我国大西北和大西南的科学考察,同时从事地质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后半生则倾注全力投入地质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地质学家,堪称“桃李满天下”。时光在蒋,袁复礼教授已经离开大家29年,但袁教授音容宛在。袁教授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一生都在为地质科学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奉献自己。袁教授的献身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为人们在现世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里坚持自己、追求理想注入了强劲的一剂良药。于浮华中坚守自己的本心,于盛世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袁教授永远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
其他文献
对贵州省内和双河洞历次科考过程中第四纪动物群化石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认为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讨论了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为了加快双河洞第四纪动物群的研究进程,报道了今年绥阳县双河洞中法联合科考过程中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的发现,样品ICP-MS铀系定年结果显示大熊猫骨骼化石碳酸岩包裹年龄为距今6.75万年,初步认为此动物群可能生存于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早期.以上发现的更新世哺乳动
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洞穴步甲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小结.在贵州共记录和发现洞穴步甲15属50余种,分别占全国已知洞穴步甲属和种类的1/3和40%以上,丰富的洞穴步甲物种资源表明,贵州喀斯特堪称洞穴生物的特丰产地.无论从属级阶元还是从种类上来看,贵州均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洞穴步甲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喀斯特地区。相信随着调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还会有内量的属种被发现。因此,贵州喀斯特堪称洞穴生物的特丰产地。
为探究旅游洞穴空气环境时空变化的规律及其成因.沿大风洞水平洞道布设10个监测点,并对每个监测点在垂直剖面上(洞顶部、中部、底部)进行为期11个月(2015年10月-2016年8月)的监测,通过分析得出大风洞洞内空气环境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①大风洞空气环境要素(CO2、温度、相对湿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大体上CO2、温度和湿度表现为冬季低,夏季高的特点;②春、夏、秋季洞内外空气交换较弱,由洞
中国岩溶洞穴目前已知49种甲壳动物.本文总结了中国洞穴甲壳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洞穴适应性和分布洞穴,描述一钩虾科新种:德江钩虾Gammarus dejiangensis sp.nov..
洞穴环境是一类特殊的较为孤立的生态系统,洞穴生物因在特殊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特征和行为,对于研究地质事件、进化、适应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生物进化和地质研究的重视.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洞穴生物是过去广为分布的地表生物区系的孑遗类群,这些古老的物种可能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迁,逐渐转入洞穴中生活,一方面它们必须适应新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产生新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它们长期
本文就洞穴旅游而言,它是在我国旅游产业起步时期,最早进入旅游业领域的资源种类之一,提出了发展理念转型,由单纯的经济诉求到社会多元诉求,产品开发的转型和多元化发展,由低技术、理念落后向高技术应用转型等方面的建议,洞穴旅游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最早的旅游产品类型,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市场挑战和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激烈竞争。
双河洞洞穴系统位于黔北,绥阳县温泉镇境内芙蓉江上游支流池武溪河西南岸,是发育于早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白云岩峰丛洼地中的一座巨型洞穴系统.洞穴具有多洞口多支洞、多层次、多形态及多沉积物类型的特征.双河洞穴系统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宏大的规模体量、成因的复杂性、沉积物的多样性、洞内景观的奇特性和观赏性,使不仅使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是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作为全球著名
我国岩溶分布面积广阔,岩溶地质遗迹发育,景观类型丰富多彩,成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在许多岩溶贫困区,开发岩溶景观资源已成为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开展岩溶洞穴地质遗迹调查示范、乌蒙山区典型地质景观调查等地调项目,以及多年来承担的地质公园和世界遗产申报、洞穴探测及旅游开发规划、岩溶景观调查评价等横向任务,摸清了典型岩溶区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评价地质遗迹科学和开发价值
本文从定义上甄别了天生桥、伏流洞穴、天然拱、海蚀拱这4个地质遗迹类型,澄清了它们之间的混淆误用之处,研究了全球代表性岩溶天生桥的特征,提出了岩溶天生桥的分类方案,认为岩溶天生桥主要分布于我国,尤其是西南八省区,其景观以雄伟、奇特、野逸为特征,具有旅游吸引力,但从旅游开发角度看,天生桥总体上体量规模及环境容量较小,需要结合其它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开发.
河北兴隆洞石笋XL-1,高37.5厘米,经对其顶底铀系定年,确认该石笋沉积于5万年前即末次冰期,时间跨度超过6000年.对该石笋共测定了22个铀系年代,据此为其气候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建立了绝对时标,测年精度优于1%.采用金刚石线切割机对石笋整体切割制作大薄片,在实体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下对薄片用反射光、透射光和荧光拍照,结果显示该石笋发育了十分完美的微生长层,共6,315层.微层计数结果经与铀系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