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办公建筑暴露出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和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研究适用于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通用技术.
【机 构】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3;绿色建筑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100013
【出 处】
: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交流会暨第八届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交流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大量办公建筑暴露出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亟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和既有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研究适用于办公建筑绿色改造的通用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以笔者设计的北京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建筑内空调房间、走道、卫生间等功能房间的正负压情况和压差值和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常规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中,房间的新风量、正压风量,外窗渗透风量,内门渗透风量,卫生间排风量的对应数值关系.并提出当排风热回收不满足节能规范要求时,如何对新风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其结论对以后办公建筑新风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针对某工业社区既有供热系统存在的工业余热利用率低,自动化控制程度低,以及设备管道老旧等问题,进行了供热系统的热源、管网、换热站及控制系统等一系列改造.根据改造前后实测的能耗数据的对比以及系统改造初投资与收益的对比,对改造系统进行节能、经济及环境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改造方案的经济回收期不足两年,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基于海南省气候特点,本文梳理了海南省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思路,系统分析了影响一体化系统效率的关键性因素,重点对基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伏系统的倾角设计及安装位置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海南省不同地区光伏系统最优的布置倾角.在借鉴目前盛行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布置形式的基础上,给出了海南省适宜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为海南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本文基于海南的湿热气候条件,采用实验及模拟等手段分析景观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环境遮阳等因素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作用,归纳总结出适宜湿热气候地区景观设计及建筑规划设计相结合的设计要点,并对海南城市绿化方案设计和建筑规划设计给予策略性的建议,以指导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群方案优化设计.
针对某排架厂房的室内增层问题,提出了四个钢框架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方案结构性能、使用功能、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钢框架独立式室内增层的结构性能、施工条件好于依托式,但使用功能不如依托式.此外,分析还发现,上部结构用钢量和基础新建量是影响钢框架室内增层整体造价的两个主要因素.建议在原排架厂房自身承载力富余不多时采用钢框架独立式进行室内增层.
文章首先对三维热管的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医院空调系统改造工程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对新排风温度测试,得出三维热管换热器在冬夏工况的热回收效率.最后分析了三维热管应用于空调热回收的节能效果,体现出三维热管的性能优越性,可为热管技术在工程应用中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新型三维热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对冷水机组冷凝器清洗及污垢热阻在线监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传热学理论出发,建立冷凝器污垢热阻理论模型和改进模型,讨论了负荷率对冷凝器端差、污垢热阻的影响情况,提出基于冷水机组制冷量衰减幅度的冷凝器清洗报警策略,为冷水机组冷凝器污垢热阻在线监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测试风机盘管加过滤器对于病房内空气净化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一间实验病房和一间对照病房;实验病房风机盘管加装过滤器,对照房间风机盘管不加装过滤器.结果:实验病房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3μg/m3和45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96CFU/m3和272CFU/m3;对照病房内可吸入颗粒物(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62μg/m3和1051μg/m3,浮游菌浓度平均
本文对木骨架组合墙体及木桁架屋盖等组合木结构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其材料构成、材料要求等进行了叙述,对其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连接构造等进行了探讨,结合工程案例对其技术特点、产业化优势、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组合木结构技术具有构造合理、生产高效、施工快捷、经济适用、环境友好等优点,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项目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选取重庆市12栋进行了节能改造的大型公共建筑,通过实测得到其集中空调冷冻水系统变流量改造的节能率.根据测试的节能效果,分析影响空调水系统变流量改造实际节能效果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节能率与建筑类型显著相关,医院类与酒店类建筑的节能效果最好,分别为43.92%与34.5%.这一结果反映的是建筑运行时间与负荷率的综合作用,建筑的运行时间与负荷率直接决定了变流量改造的节能潜力.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