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服装商务英语”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其开课对象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已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希望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有效的专业交流,提高国际沟通能力.关注点在有效沟通,而非语言本身.传统英语教学恰恰以教师讲授为主,关注点局限在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的相关要素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为突破此局面,“服装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贯彻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采用翻
【机 构】
: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东华大学,上海,中国 外语学院,东华大学,上海,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装商务英语”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建设课程,其开课对象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他们已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基础,希望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有效的专业交流,提高国际沟通能力.关注点在有效沟通,而非语言本身.传统英语教学恰恰以教师讲授为主,关注点局限在词汇、语法等语言本身的相关要素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为突破此局面,“服装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贯彻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产出为导向,聚焦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具体措施包括:(1)要求学生下载手机APP“Business of Fashion”,每次课的前一刻钟就服装商务相关领域最新趋势及动态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2)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相应章节,课堂分组以PPT形式进行阅读汇报,并列出关键词汇和用语,发至微信群全班共享。(3)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学生做汇报时适时进行恰当的点评。同时,邀请在服装外企任职的国外嘉宾作讲座。
其他文献
在国家深化产教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服装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本文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人才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产教融合统筹发展格局、课程设置、师资培育、实习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服装工程人才产教融合新模式的具体措施.
论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构建服装专业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论文重点围绕知识培养、实践培养、资源建设等方面,研究在高校应用转型发展背景下,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改革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服装专业人才.服装专业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主要包括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确立,特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资源及教师队伍建设等.
校企合作是我国服装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校企合作尽管在服装高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模式及现存问题,并结合北京服装学院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对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便促进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高校实验室突发性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化学实验室更为突出.针对我院纺织化学实验室,更需要严肃对待,防范于未然.本研究通过完善纺织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教育制度,严格实施实验室准入机制,不断地对化学实验室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监管及落实.积极引导相关人员群策群力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重任.
中国服装产业结构升级向承担服装高级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高等教育政策也要求教学与产业及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全球一体化趋势加速.在这三重因素的引导下,本研究通过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毕业生的调查与分析,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深度访谈,梳理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明确了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体系加强了职业规划内容,增加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注重实践环节训
仪器设备的高效管理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针对东华大学纺织实验中心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入手,剖析了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实验室开放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纺织学院公共平台已有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有针对性地采用新进的信息技术,如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24小时开放管理模式、电子教室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大型仪器设备双语培训等,更科学更有效地实现实验室日常管理,让传统
工科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近来国家一直强调并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和发展的教育改革方向.结合学校和学院“十三五”规划,从“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整体出发,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实验中心着力构建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平台及新工科纺织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改革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创新纺织实验中心管理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