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材料采用多种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术后临床效果,从而为临床上ACL重建提供多种参考及相应理论支持。【方法】分析自2016年10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关节外科中心接受ACL重建治疗的手术病例及随访资料。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筛查共纳入98例,依据移植物材料及不同重建方式将他们分为四组,分别是A组(自体非保残重建组)、B组(自体保残重建组)、C组(同种异体非保残重建组)、D组(同种异体保残重建组)。对四组患者进行术前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稳定性指标,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评分功能性指标及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估,炎症指标进行抽血检验。术中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性。术后早期观察各组引流量及炎症指标的变化,以及随访时记录上述稳定性指标、功能性指标、VAS疼痛评分、本体感觉恢复变化,综合评价关节镜下不同材料采用多种重建方式所获得的临床疗效对比。【结果】四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8.3±3.6个月。1.自体肌腱的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的分析:围手术期,术后3天A、B两组在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两组在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A、B两组在稳定性、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功能性、本体感觉恢复效果、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种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非保残重建的分析:围手术期,术后5天A、C两组在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A、C两组在稳定性、功能性、VAS疼痛评分、本体感觉恢复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种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分别保残重建的分析:围手术期,术后5天B、D两组在白细胞计数、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B、D两组在稳定性、功能性、VAS疼痛评分、本体感觉恢复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在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同种异体肌腱采用非保残、保残重建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自体肌腱较同种异体肌腱术后炎症反应较少,取材方便,但供体区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保残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明显好于非保残重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