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村民自治标志着村级组织经济化过程向政治化过程的转型,农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必然会在政治上聚集。摩擦,碰撞不可避免,对社会矛盾的控制和化解,将对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农村和谐社会潜在隐患的扫描,对威胁农村社会和谐的表现作了六方面的阐述;失地问题引起的“三无”农民生存问题;村务公开问题;派系斗争问题;干群关系问题;民主参与方式的问题;权力参与分配问题等。二是构建农村和
【出 处】
:
第八届西部论坛暨中国西部地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自治标志着村级组织经济化过程向政治化过程的转型,农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必然会在政治上聚集。摩擦,碰撞不可避免,对社会矛盾的控制和化解,将对农村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农村和谐社会潜在隐患的扫描,对威胁农村社会和谐的表现作了六方面的阐述;失地问题引起的“三无”农民生存问题;村务公开问题;派系斗争问题;干群关系问题;民主参与方式的问题;权力参与分配问题等。二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取决的因素:领导层、管理层的行为取向;社会结构平衡机制;村民相互合作的基础;制度建设。三是村民自治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在国家有限主导的前提下,村民自治受制于乡村秩序环境,受制于自身影响因素,又对环境和影响因素产生反作用。从二者互动中寻找农村社会和谐,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
村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因国家行政权力退出农村,村组织经济化向村组织政治化转型这一政治结构的变迁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变化。这是村民自治政治资源由村民利益这个政治变量决定的力量整合的必然结果。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确实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其他文献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由追求数量型向追求质量型转变的新阶段,面对加入WTO的新机遇和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新需求,西部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解决西部“三农”问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西部马铃薯生产现状、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分析西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以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着重展望今后“十一五”期间我国西部马铃薯产业
土壤耕作是土壤管理的主体措施又是水分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土壤耕作在较大范围和较深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传统土壤耕作方法是造成西部地区农耕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保护性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耕作存在的弊端。传统土壤耕作存在风蚀水蚀等严重生态问题,西部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的生态建设功能,可以缓解生态危机,修复生态损伤,具有明显的生态建设功能。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抑制土地荒漠化并减轻沙尘暴危害
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目前农村的焦点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保持、健康、协调地调动大力发展以农村二、三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农村幅员广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一定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涉及到我国80%以上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全局问题。“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无可否认的中国的历史古训。所以,多年来,党和国家极为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把“三农”问题既看成是经济社会问题,同时也看成是政治问题。近些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连续每年都发出一号文件,对加强“三农”
本文在阐述有机食品的概念、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有机食品发展趋势,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护生态、维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有机食品的必要性和保证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方法。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庆阳的发展要实现工农互动,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借脑生财,为科技人员创造施展能力的环境。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过程中,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要细水长流顾及长远、环保先行唱响绿色主旋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创建“子午岭人才金字塔聚宝盆”工程;工业发展要寻找商机,创办创业园区;农业要摆脱传统的
发展经济学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商关系要在政策上调整。在工业化启动时期,工业的成长主要靠提供的剩余积累,这是“农业反哺工业”阶段。步入工业化中期,工业的发展完全依靠自身的剩余积累来进行,这是工农自养或平衡发展的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剩余开始回流农业,这是“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工农关系的这种演变及其政策调整,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是一个共同趋势。本文介绍了反复造成的关系不协调,阐述了新“三农
“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扶贫工程,该模式的特点是由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则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主,通过到村到户、整村推进的扶贫模式,改善示范村的贫困状况,进而带动邻近村、乡的发展,做法包括确定贫困村、召开村民大会、选取发展项目、编制发展规划、群众实施并参与、监督项目管理等步骤。通过几年的实施,该模式共使17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大多数项目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增收问题是甘肃省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甘肃省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在全球的视野中分析了中国“三农”问题的成因及发展动向,检讨了近年研究“三农”问题的各种学理得失,指出了造成甘肃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提出了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突破口,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
对当前农村基本情况及富余劳动力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搞好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加快农民收入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