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2014年通过对重庆地区十余县市的实地采样调查,发现桃褐腐病在该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其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合川区、永川区、涪陵区、南川区、酉阳县、垫江县,几乎涵盖重庆东南西北及主城区域。其为害果树作物,包括樱桃(4月)、杏子(5月)、桃子(5~6月)、李子(6~7月),其中,李子发生为害最为普遍,其次是桃子褐腐病,樱桃尽管种植普遍,但病害样本仅在巴南区被采集到;杏子由于在重庆各地种植稀少,其调查地点十分有限,仅在垫江县五洞镇果园采集到。同时,我们对褐腐病的发生规律开展了田间系统调查,以重庆地区普种的李子为例,每5天调查1次,同时,记录每天的温度和降雨等气象因子。结果显示,影响该病暴发流行的主导因子是果园湿度,其次是温度,当集中或连续出现4~7个雨日,降水量累积达到50~90mm时,病情以指数增长方式严重暴发,其病株率在7天内可达到40%、14天内即可达到90%以上水平,且多数受害果实表现为迅速腐烂、脱落。此研究结果为提前开展果园病害有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人们对李属果树以果实生食为主,除了提前施用、合理选用化学药剂外,筛选优良生防菌用于该病的控制是一个重要方向。前期通过实验室平板初筛和复筛,获得抑菌率达90%以上的放线菌1株,在80%~90%的放线菌1株,有9个菌株的抑菌率在70%~80%,其中,放线菌6株、枯草芽孢杆菌3株,在60%~70%的放线菌3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接下来,我们对离体果实开展了接种防治试验,采取喷雾接种方式,模拟自然条件下通过孢子气传途径侵染,以桃子(油桃)为供试材料(品种),相关结果正在测试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