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中区域生态依存关系显化,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而如何量化不同区域生态补偿总值成为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技术难题和关键内容,区域生态补偿利益相关方的边界识别,则是京津冀实施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基本前提。研究以大量遥感监测数据、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等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动态评估方法和差值分析法等,深入研究了区域生态补偿总值量化方法和应用管理困境,为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为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机制提供方法论支持。本研究首先在总结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建立健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困境及解决路径。其次,以6种生态系统11项服务功能的价值当量、时空动态调节因子和单位面积价值测算不同县域的生态资产,获得京津冀区域生态资产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区域生态补偿总值量化方法的构建提供依据。再次,构建了基于生态资产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生态补偿量化方法,得出2000-2015年京津冀各县域生态补偿总值时空布局特征,厘清生态盈余区和亏损区边界,确定了各补偿主客体的优先次序。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生态资产年均值为15826.78亿元,年均总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河北、北京、天津,单位面积生态资产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和河北,京津冀的生态环境保护应集合各区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优势互补。(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文调节和气候调节的年均价值量最高,对生态资产增加的贡献率最大,2015年水土保持功能价值量对生态资产总值的贡献率降为-5.95%,生态系统提供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有退化趋势,在下一步调整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方向时应重点向提升水土保持倾斜。(3)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京津冀生态补偿正值分别为3889.77亿元、8790.78亿元、14431.67亿元和、33943.70亿元,与各期生态亏损值基本可以相抵,但对获得生态补偿的迫切度提升,应尽快出台跨区域生态补偿政策。(4)生态补偿主客体之间存在时空角色转换,随着时间跨度的拉大,县域生态亏损区向中东部地区聚集现象显著,应通过疏解中心城区教育、交通、医疗等公共资源来引导人口疏解,从而弱化生态亏损区的集聚效应,最终达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最后,应打破京津冀行政区划局限,以县域为单位统筹京津冀的生态资源空间布局,建立京津冀生态补偿基金,成立京津冀生态补偿委员会,各县级选派代表构成委员会主要成员,由中央直管、独立运营,统筹生态补偿资金分配,创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议按阶段分类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交易试点,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总值动态评估体系,同时提高社会公众生态环保和补偿参与意识,形成区域生态补偿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机制。通过对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难点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可量化、可操作的方法支撑,厘清了区域生态补偿中跨区域行政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丰富了已有文献中区域生态补偿总值量化方法的相关研究,也为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提供了决策参考。同时,研究中借助GIS技术对遥感影像等复杂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制图,直观展示了研究结果的时空格局分布,不仅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也使得研究结论更为量化,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