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层面研究文化景观可识别性的理论探索

来源 :2018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77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完善文化景观可识别性的理论研究,拓展建筑学学科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文献,采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现有地理学、人文学科、人居环境学等多学科对文化景观研究的侧重点,发现现有文化景观研究对象对建筑关注的不够,研究尺度以宏观与中观较多,微观较少,研究方法以语言描述、地图分析为主,三维建筑分析较少.继而,结合建筑学学科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在建筑学层面进行文化景观的研究将拓展建筑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视野和方法,补充和细化文化景观的研究,丰富文化景观可识别性表达方法,从而完善对文化景观可识别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秦汉时期是中国第一次建筑高峰期,厕在此时基本定型,延续后世.文章结合建筑考古材料与出土文献,以秦汉时期民居之厕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筑原型进行考辨.根据建筑特点和与农业结合的方式,将其分为“圂厕”“屏圂”及“屏厕”,随后分析了其建筑构造和与后世的传承关系,以期为之后的建筑史研究提供新思路.
吉林打牲乌拉曾是清朝三分之一贡物的原产地,在这里设立的打牲乌拉衙门曾伴随一代王朝兴衰存亡.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打牲乌拉城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在清朝廷重视风化采取特殊城市治理方法的情况下各类建筑在城中的分布情况,对重要打牲功能建筑的布局进行分析,分析了打牲乌拉衙门不同于其他衙署空间的独特性,并协领衙门、打渔楼、三府的建筑布局进行研究.
广州属于中国岭南区域,气候湿热多雨,市内有珠江自西北向东南蜿蜒经过,水系发达,新中国成立前城区河涌密布交织,百姓把水运当作寻常而重要的交通方式.海幢寺位于珠江南岸,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和珠江北岸的繁华市井隔水相望,环境清幽,其大雄宝殿及塔殿均是清代遗留建筑,雄伟大气,绿色龙纹瓦当彰显不凡,是广州清代木构建筑之瑰宝.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实地测绘考察、案例对比等方式梳理了海幢寺的历史演变、分析了海幢寺的
胶东地区现存风土建筑的彩绘装饰主要包括两大类,民居建筑的大门檐檩彩绘和寺庙建筑的梁架彩绘.前者主要集中于招远市、莱州市和龙口市滨海地区的传统村落,后者以平度、牟平、龙口、即墨、莱西五市区的7座庙宇为代表.宋《营造法式》中提及的松纹彩绘是这一区域彩绘装饰的重要手法,时代跨度从明末至民国,并可追溯至宋代,形成了极为鲜明流畅的地域风格.与松纹彩绘相结合的搭袱式彩绘和锦纹,有着明显的江南地区彩绘特征;“苏
燕州城山城始建于公元五世纪,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集安高句丽王城遗址同属高句丽时期.燕州城为高句丽的重要边界山城,是高句丽军事防御体系的前哨,军事职能极为重要,是东北亚地区公元五至七世纪防御性城池的重要实例之一.本文从燕州城山城的选址入手,首先通过历史典籍的遍历与摘取,分析其历史时期的功用,之后以燕州城现存遗迹为基础对其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对历史遗留下的物质与非物质信息进行还原,为其活
在当下乡村建设实践中,对传统民居营建技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巴渝传统民居在资源利用、标准化制造与施工组织方面具有可借鉴的现实意义.以酉阳国家级传统村落恐虎溪为例,通过以提高居住舒适性为导向的民居改造和灵活可逆的祠堂适应性利用,以创造良好的乡村生活环境.
为了解决城市建设中矛盾日益突显,割断历史文脉的“建设性破坏”、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千城一面”等问题,在建筑历史发展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和建构建筑文脉内涵特征,梳理了建筑“文脉”理论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中国建筑文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5个设计作品探讨了当今建筑师对“文脉”应有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对天主教和基督教弛禁,大批传教士开始进入中国.1844年宁波正式开埠,传教士将宁波作为基地逐步向内陆地区开展传教事业,并在宁波建造起一批颇具特色的近代教会建筑.本文通过追溯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在宁波建造教堂和开办慈善性质的教育和医疗机构的历史,进而探讨西方建筑的多种类型以及建造技术在宁波的传播和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会通过输入新知识和维护国民健康,使西方文化被人们所接受,西
山东枣庄孙家大院是鲁南地区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代表.本文在挖掘大院历史发展背景的基础上,从建筑空间角度来分析孙家大院的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及其建筑特色,并对建筑的装饰艺术与传统文化展开论述,逐步展示孙家大院的建筑魅力和地域特色.
安顺屯堡建筑穿斗架具有皖赣等汉地特征,是南方木构架传播演化研究的重要案例.考察了安顺的本寨、云山屯、旧州镇、鲍家屯、黄果树镇的白水河村、打翁村(苗族),以及王若飞故居等,访谈了数位当地老木匠,参观了某施工现场,通过与其他地区穿斗架相对照,基本厘清了安顺屯堡穿斗架做法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