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封闭

来源 :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3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部封闭又常被简称为封闭,最初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滞局部周围神经或用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疼痛区域以达到止痛的作用,有将疼痛部位与中枢隔离的意思,故称封闭。20世纪50年代由原苏联维什涅夫斯基提出用”局部注射”一词。为了延长阻滞的时间,在局麻药物中又加了皮质类固醇,这样既延长了阻滞时间又对局部有消炎的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局部封闭镇痛效果可靠、治疗范围大、见效快、副作用小并且还有具有诊断意义,从而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当然随着广泛的应用也必然出现了一定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局部注射后局麻药的作用消失快而产生更严重的疼痛,常常被认为是对局部封闭的药物反应,有时疼痛严重到患者不得不半夜去医院看急症。这一反应是由于为了使激素能够在局部慢慢释放而制成的混悬液的颗粒过大,对组织有刺激所致。本文现就局部封闭的机理;诊断性颈部封闭-诊断性治疗;软化纤维疤痕组织以及降低局部创伤免疫反应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载rhBMP-2的明胶微球/磷酸钙人工骨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以5%明胶微球携载5μg rhBMP-2与磷酸钙骨水泥(CPC)混合固化,制备直径5mm长10mm的载。BMP-2多孔生物人工骨(A组),等量BMP-2直接复合CPC作为对照组(B组)。两组材料分别浸泡于5ml模拟体液中,于不同时间点(1,3,7,14,21,28天)收集液体,EUSA法测定BMP-2释放量;两组材
目的:了解两种方法缝合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资料。方法:对照研究并随访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闭合性跟腱断裂25例,根据不同缝合方法分为两组,用1-0薇荞可吸收线缝合跟腱,分别参照Krakow缝合方法与改良Kessler缝合方法,术后短腿石膏固定6周。定期随访,用AFOAS功能评分及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种方法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由于受伤机制复杂,损伤重,用常规方法难以再植成功。因而被有些学者列为再植禁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再植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再植适应症不断扩大。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是血管的修复问题,方法较多。本研究于2002年-2009年应用中指尺侧指动脉转位修复拇指动脉16例,14例成活,成活的拇指外形满意,功能良好。
目的:设计应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应用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24例。皮瓣范围3cm×2cm~7cm×2cm。结果:24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病人出现张力水泡。术后随访3~24个月,手指的外观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比较满意。结论:应用掌背动脉皮瓣逆行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解剖恒定,操作简便,外形良好,效果良好。
长骨创伤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是常见的手术方法,术后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报道感染发生率为16.1%,感染性骨不连占3.5%1。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常伴随有窦道,流脓,经久不愈,治疗棘手。目前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创、固定、植骨、抗生素应用。清创包括取出髓内钉,感染灶清除。固定有钢板、外固定支架、或重新使用交锁髓内钉。植骨主要是Ⅱ期植骨。抗生素分全身应用及局部应用。某院自2001年以来采用扩大清创,外固定支架
目的:探讨陆氏肩关节周围炎松解手法的机制。方法:从肩关节解剖、肩关节周围炎病理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分析陆氏肩关节周围炎松解手法的解剖学基础。结果:陆氏肩关节周围炎松解手法具有良好的运动解剖学基础,较好的解决了肩关节周围炎的关节粘连问题。结论:陆氏肩关节周围炎松解手法具有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围手术期的循征护理。方法:采用循征护理的方法,对12例18个有股骨头坏死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从心理护理到出院的健康指导。结果:12例患者经过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术后恢复良好,平均经过二年的随访元疼痛,关节伸屈功能、负重、行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获得完全恢复,未出现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从循征护理的选
目的:观察采用跗骨窦入路空心拉力螺纹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0月~2008年9月,采用跗骨窦入路克氏针+空心拉力螺纹钉内固定治疗31例(42侧)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3侧,Ⅲ型17侧,Ⅳ型2侧。术后6周拔除外露克氏针,术后6~12个月去除空心拉力螺纹钉。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5~19个月(平均10.7个月),有2例切口皮缘坏死
目的:探讨修改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在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对20例按AO分类为A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息儿,应用修改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改良Me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7例,良13例,差0例。结论:修改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符合小儿桡骨远端解剖结构,是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折较
目的:为临床治疗与康复实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臀肌挛缩患者和正常人常速及快速行走时的步态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1、常速行走时臀肌挛缩患者的步态周期与正常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快速行走时患者的步态周期小于正常人;常速和快速行走时患者的步频小于正常人,且预摆动期所占比例大于正常人。2、患者在常速行走时髋关节摆动相最大屈曲角度(150.50±6.10)与正常人(143.97±2.91)之间存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