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探讨内容:一、当前实施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必要性,二、西部新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试点和推广工作实践,三、西部新区实现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法。
【出 处】
:
2004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石油工程技术与管理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内容:一、当前实施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必要性,二、西部新区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试点和推广工作实践,三、西部新区实现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以鼓泡流化床为气化反应器,采用空气-水蒸汽气化松木粉制备了富氢燃气,在NiO-MgO固溶体催化剂上,通过添加沼气重整富氢燃气,调变化学当量比,制备了含氮的生物质合成气.生物质合成气合成醇醚燃料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沼气(0.8Nm/Kg)重整,90﹪以上的生物质碳转化为合成气,甲醇和二甲醚的最大单程产量分别为0.13Kg/Kg和0.244Kg/Kg.
以纤维素废弃物制燃料乙醇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不同废液为原料,并以啤酒发酵废液作为对比研究,分析了原料的组成和性质,确定了相应的处理路线.原料的相应产物分别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等分析比较,并用DNS法、端基法等测定了糖含量、低聚糖分子量等.针对测定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两种不同原料的利用趋向.
生物质油是一种环境友好、可再生的燃料,具有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潜力.本文介绍了目前各种应用生物质油的技术及其研究现状.改善生物质油品质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生物质油是发展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关键.
利用不同菌种的固定化细胞对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进行乙醇发酵,通过对1#菌与2#菌混合菌种及3#菌的批式发酵,以及1#和2#菌、1#菌和3#菌、2#菌和3#菌混合菌种及3#菌的补料批式发酵的研究结果表明,1#菌和2#菌及1#菌和3#菌混合固定化对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进行补料批式乙醇发酵,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不断开采,石油资源供不应求,寻找新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策略.本文主要是对秸秆等生物质的裂解重组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秸秆裂解重组后生成汽柴油馏分和环氧乙烷等化学品.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流化床式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的研制及其技术特点,从初步实验结果来看,该装置可以用来对木屑和稻壳等固体生物质进行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进料器、反应器和冷凝器均可长时间正常工作,尤其是生物质进料和生物油冷凝具有特色;热解热源经进一步完善后即可进行中试装置的研制.
我国农村兴建管道燃气必须是市场化运行机制,秸秆气化不宜走单一供气路线,单一供气路线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农村秸秆气化必须走综合利用路线,必须把副产品变为商品,从而获得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秸秆气化必须具备一定比较大的规模,不能只满足供气规模,而要考虑副产品的市场供应规模.近几年,多次有国内外商欲购几万吨秸秆炭和几千吨木焦油,因无货而不能成交.
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玉米秸原料的热解行为,并以之为基础分析了热解动力学特性,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获得玉米秸热解反应活化能E=66.7kJ/mol,频率因子A=3806.83S.利用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热解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准确度.利用动力学模型重点分析了升温速率等因素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热解过程机理.
本文通过管式炉热解实验,考察了电子废弃物中三种工程塑料原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苯醚(PPO),聚甲醛(POM)的热解产气规律,考察了热解终温对产气量、产气热值、以及气体转化率的影响,并应用热重分析方法得到了各自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解失重的影响.
在截面尺寸为500mm×250mm、H=3000mm的循环流化床(CFB)实验台上,以平均粒径100μm的石英砂作为循环物料,连续注入CO作为示踪气体,在塞状流模型的假设下,对气固两相流中气体的扩散规律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研究表明:(1)颗粒的存在对气体径向扩散具有促进和抑制的双向影响;(2)循环流化床中径向扩散系数很小;(3)流化风速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颗粒浓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