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的相关性及预后研究.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CRP值与30例非脑梗死病人(排除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值进行对比.入院后予急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型,并进行CT或MR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出院时评估.
【机 构】
:
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 310006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急性期证候的相关性及预后研究.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于入院24h内测定血清CRP值与30例非脑梗死病人(排除感染性疾病患者)CRP值进行对比.入院后予急性脑梗死患者辨证分型,并进行CT或MR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出院时评估.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7h"于2013年4月28日入我院.神经系统检查:嗜睡,唤醒后反应迟钝,查体大部分可配合,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右侧光反射稍迟顿,伸舌左偏,言语含糊,咽反射查体不配合,左上下肢肌力0级,左上肢病理征阳性,余无异常.辅助检查:2013-4-28头颅MRI提示:右侧豆状核及右颞叶急性期脑梗塞.颈部彩超结果回报:右侧颈总动脉闭塞,左侧颈动脉、双侧椎动脉未见异常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因头痛9小时,发作性抽搐7小时于2012年10月20日入我院.发病当天伴有发热,查体:神清,意识朦胧,感觉及共济运动查体不配合,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腰穿:无色透明,压力为220mmH20,脑脊液常规检查:蛋白0.45g/L,氯125.5mmol/L,潘氏反应一,白细胞3×106/L,红细胞1000×105/L,葡萄糖3.36mol/L.
目的:观察了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PC)在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n=300)经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作为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脑缺血边缘区域(IBZ)层粘连蛋白阳性的细胞和血管,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在pMCAO后1小时或14天(每日3 mg/kg)时单次或连续7天,腹膜内注射趋化因子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在基底节脑出血(ICH)患者急性期的表现及判断脑出血预后中的作用.方法:50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符合诊断标准入选,其中丘脑出血18例,壳核出血32例.所有患者在入院7天内行胫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测定脑出血患者健患侧胫神经P40潜伏期和波幅,同时测定健患侧I、Ⅲ、Ⅴ波潜伏期以及I-Ⅲ、Ⅲ-Ⅴ、I-Ⅴ波间期.同时测定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既往明确诊断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因头痛入院.腰穿CSF:压力>400mmH20,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I抗体均高,MRV示:右侧横窦、左侧乙状窦局部断续、显示浅淡.临床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考虑与抗磷脂抗体阳性有明确相关性,血栓形成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的病理基础和突出的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发热、头痛2月余加重1周于2012-9-2就诊于我院,临床特点为:以发热为主症,最高体温39℃,伴有头痛,头痛缓解后出现咳嗽、咳痰.查体:贫血貌,双眼球结膜出血,余未见明显异常.
目的:为了阐明Wip1是否参与CNS的损伤,我们通过在大鼠侧脑室注射脂多糖(LPS)建立神经炎症模型.方法:整体水平: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5μ l的脂多糖(1 μ g/m1)注入侧脑室,建立假手术组(5 μ l生理盐水注射)和手术组,术后3h、6h、9h、12h、1d、3d、5d、7d,分别取大脑皮层于--80℃保存,用于Western Blot分析;建
目的:探讨在LPS(脂多糖)侧脑室注射诱导的炎症模型中,SYF2参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活化及神经元的凋亡.方法:在大体水平,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将LPS(脂多糖)注射到大鼠侧脑室构建脑炎症模型,并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SYF2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和定位变化.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过表达Appoptosin所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实验分组:正常组、转染空质粒对照组,转染appoptosin质粒组、转染appoptosin质粒组+不同药物浓度姜黄素组(1.25、2.5、5、10、20 μ mol/L),转染及药物浓度处理24小时后检测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T4对5XFAD转基因小鼠脑内突触结构和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月龄5XFAD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自分别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T4处理组(2.5,25μ g/kg),每组8-11只,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6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