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污染物对8种水生生物毒性的QSAR和物种间毒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ushan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实验室测得的发光菌、江水细菌、绿藻、大型蚤和鲤鱼的数据和文献报道的梨型四膜虫、黑呆头鱼和古比鱼的毒性数据,对比研究了有机污染物对8种水生生物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和物种间毒性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极性麻醉型和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对各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与化合物的疏水性有很高的相关性,但二者的区分界限不是十分清楚,高疏水性带有极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可以被看作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因为与高疏水性极性化合物的疏水性相比,其极性作用对毒性的影响很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疏水性参数logP和极性描述符可对极性和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建立良好QSAR模型。通过对所有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数据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疏水性参数(logP)和极性描述符(S)可分别表示有机物对8种水生生物的生物吸收作用和反应性作用,该结果表明有机物的极性越强,与生物体内的受体作用越大,对生物的毒性也就越大,但苯甲酸类有机物对发光菌、大型蚤和鲤鱼的毒性反应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酸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明显高于对大型蚤和鲤鱼的毒性,这说明苯甲酸类有机物对这三类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不同,苯甲酸类物质很容被单细胞的发光菌吸收,但是对于大型蚤和鱼来说,多细胞生物的皮肤和脂肪对可离子化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吸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表现出较弱的毒性,以此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有机污染物可离子化率的校正因子后,所建模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种群毒性相关研究表明,海洋细菌和淡水细菌表现出了很好的种间相关性,不同种类的鱼之间的种间相关性也很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生物吸收和毒性作用机制,绿藻与梨型四膜虫和大型蚤的种间相关性较低,这表明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生物吸收和毒性作用机制,通过引入种间生物富集参数(辛醇—水分配系数)和反应性参数(最低空轨道能)可以很好的改进种间毒性的相关性,进一步证明了有机物物种间毒性的差异的存在。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驻扎的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多抗日根据地中发挥了模范作用。陕甘宁边区的中共农村支部是在中共中央和西北局共同指导下领导边区广大农村党
随着LED制造技术的发展,AlInGaN基紫外LED的性能也在稳步提升,将替代传统汞灯逐步成为新一代的紫外光源。目前紫外LED的波段逐渐往深紫外短波方向发展,辐照强度也往大功率方
呼吸道疾病已连年列成都市居民死因首位。文献调查发现,成都市肺癌发病率年增长高达44%,此现象可能与大气污染有关。对呼吸道疾病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目前大都集中于大气
研究背景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仍然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心血管疾病。心梗后缺氧缺血以及氧化应激产物蓄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而凋亡细胞释放的有毒物质
本文在经典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围绕着保费收取过程、理赔额发生过程及理赔额序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广,并把利率因素、退保因素、再保险情况及带干扰等因素考虑进去,讨论了
通过对竹筒直径的测量,得到试验材料平行段并进行取样,再通过端面扫描进行验证。通过对竹黄片拉伸性能测试,得知其拉伸强度平均值为61.37 MPa,竹筒内以及竹筒间强度变异性很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本世纪的世界性难题。我国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近年间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老龄化已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核心,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必将对家
近年来,随着社保建设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社保各业务数据库管理系统经长年运作,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同时部门
针对分配格判定时容易出错这一教学难题,提出可以利用学生专业特点从而结合计算机这一工具来帮助解决,并通过一个典型例子来具体说明,该例子同时也指出了教材习题解答书中的一处
社会结构转型诱发了社会分层结构的迅速嬗变,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现实存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闲散青少年"不在学、不在业、不在管"的现象中内含着其社会性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