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19/CCR7轴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MMP9表达上调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7,以及使用其趋化因子CCL19 对BMSCs 的趋化迁移作用,探讨BMSCs中MMP9 表达上调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与细胞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两种外固定模式下骨科显微外科手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手部肌腱损伤患者50例.根据不同的外固定模式分为两组:普通外固定模式组25例,男性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27.4+3.3)岁,肌腱损伤例25例;术后患者石膏或支具外固定3周后开始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
目的: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术方式。然而,术后剧烈的疼痛仍然是困扰着关节外科医生以及患者。目前,鸡尾酒镇痛模式(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已经成为THA术后标准的镇痛方案。然而,对于单纯关节周围注射局麻药是否会取得同样的临床镇痛效果,目前尚存争议。本meta分析即是探讨单纯关节周围注射局麻药物能否有效缓解THA患者术
目的 探讨双切口骨折内固定及结合韧带修补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疗效.方法 我院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其中 男 7 例 女 4例,平均年龄37.4岁(17岁-48岁),尺骨冠突骨折,桡骨头骨折,肘关节脱位,均手法复位后再脱位,肘关节不稳定,尺骨冠突骨折 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2例,伤后7-12天手术,应用双切口入路,前者在肘外侧主要显露外侧关节囊、桡骨头骨折
目的 分析并总结20例髋关节前脱位、髋关节后脱位并伴有股骨头骨折的患者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 2009年1月—2015年2月共收治髋关节后脱位11例,髋关节前脱位2例,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例7例,入院后立即给行手法闭合整复髋关节脱位,适合于髋关节脱位难复位的患者,尤其对合并股骨头骨折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无论前脱位或是后脱位,应用此方法复位,均能成功复位。
目的:了解罹患疑难疾病的患者获得准确就医信息的渠道来源,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便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治疗.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胫骨骨缺损患者获取就医信息调查登记表,对203名肢体重建门诊患者当面登记进行调查,录入SPSS统计表格,使用SPSS(18.0)软件分析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职业、就诊前费用、付费方式与就医信息获取途径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折患者监测血糖水平与患者伤口愈合程度的关系及其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收入的116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其中男患74例,女患42例,将监测血糖定为实验组,进行比较,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患者伤口愈合程度的差异及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新型颈前人路颈椎手术体位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104例行颈前入路颈椎手术的患者,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应用凝胶肩垫、头圈和圆柱状棉质纺布卷组成的新型体位垫;对照组采用凝胶肩垫、头圈、沙袋和辅助软垫。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行微创椎间孔减压术治疗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0.10-2014.10期间,我院有46例患者在腰椎开窗术后继发或残留腰腿疼痛症状.其中,男30,女16,平均年龄52±16岁,平均随访13个月,术前常规行腰椎正侧位和屈伸位X线片、CT及MRI检查,诊断为术后腰椎失稳23例,术后椎间盘再突出1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行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出院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14年7月22日至2015年3月27日在我科住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2人,女性患者58人,平均年龄(67±2)岁,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6例,股骨颈骨折40例,其他患者1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患病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认知状态等一般情况具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蒙古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人群的差异。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 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81例20~89岁受试者腰椎1~4椎体骨密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