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株猪2型链球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的鉴定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第12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的猪2型链球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对实验室分离的122株2型链球菌采用K-B(Kir by Bauer)纸片法检测2004~2006年从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广西、河北、北京、广东、江西、安徽等十三省分离的122株2型链球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122株猪源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V表现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低于10℅,尤其对万古霉素和先锋霉素V的敏感率为98.4%和99.2%;对红霉素、氨基糖苷类及四环素类则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122株2型链球菌中以多重耐药菌株为主,四耐至7耐居多,3耐及以下为32株,10耐11耐各一株。通过PCR检测红霉素类(ermA、ermB、ermC和mefA)、氨基糖苷类(aph3)及四环素类(tetM、tetO)耐药基因,基因检出率分别为ermA(9.0%)、ermB(37.7%)、ermC(0.82%)、mefA(18.0%)、aph3(26.2%)、tetM(13.9%)、tetO(13.1%)和tetC(0.82%)。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符合率最高的为红霉素(78.8%)。将部分菌株ermB、aph-3、tetM测序,与实验室以外其他来源链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相比较,建立进化树,显示其同源性高达97%以上。
其他文献
副猪嗜血杆菌是猪Glasers病的病原,能导致猪群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本试验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方法,在对15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参考株鉴定获得15种不同ERIC PCR指纹的基础上,对分离自中国东南部发生Glassers病的不同猪场的111株副猪嗜血杆菌进行了指纹鉴定。结果显示:111株分离株显示出23种指纹图谱
采用RT-PCR方法对2006~2007年华南地区部分省份的疑似PRRS阳性病料进行克隆和测序,获得13个Nsp2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和14个ORF5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13个Nsp2基因序列中均有两个区域存在明显缺失,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6.9~99.1%,与中国代表毒株CH-1a、美洲株代表毒株VR-23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1~86.4%和67.2~68.9%,与疫苗
应用常规方法和PCR技术,对来自安徽肥西、庐江、肥东、定远、桐城5个地区(FX、LJ、FD、DY、TC)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检测为阳性的病料(肺脏)进行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分离及其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49份病料中分离鉴定出7株Pm,且均属于A型,分离率为12.3%,高于其他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的检出率。表明安徽省猪高热病的发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引起
对自行研制的排毒逐瘀散和其它中兽药、西药及其中西药结合等药物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效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兽药防治高病性猪蓝耳病效果确实,明显优于西药;与目前常用的其它几种中兽药相比,排毒逐瘀散对高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更佳;适当辅以西药对提升中兽药治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用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还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药物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技术进行了一定探讨。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国内已有实验证明存在不同的血清型,但关于生物型的相关报道很少,本实验从新疆北疆地区发病牛场和无临床症状的牛场通过BVDV抗原捕获ELISA检测分离到9株BVDV毒株,扩增5-NTR并进行序列测定,以BVDV BVDV I及其亚型、BVDBⅡ的代表毒株为参考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分离毒株均为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 I型,其中2株分属BVDV-Ⅰ(b)和1株分属1c,其余均不属于BV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影响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原之一。目前我国尚无预防PCV2感染的疫苗。本研究用D-氨基葡萄糖处理PK-15细胞,将PCV2-SH分离株增殖传代至第50代,测定病毒滴度TCID50均为10-6.25/ml。将第20代和50代病毒液分别灭活乳化制成灭活疫苗,进行猪体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这两个不同代次的病毒制成的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ELISA抗体,攻毒后两个免疫组的猪均
应用RT-PCR方法扩增BVDV新疆玛纳斯分离株获得E2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测序获得全长1122bp E2基因,编码374个氨基酸残基;应用软件对序列分析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预测;通过PCR分别扩增了含主要抗原位点的片段(1-118)-(144-340)-(100-300)-(1-345),并克隆到pMD 18-T Simple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MD-(1-118)、pMD-(144-34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只能去除原发病灶,不能杜绝其再生,而放疗、化疗常伴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治疗性疫苗概念的提出,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基因交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的纠正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多基因联合应用的治疗策略成为肿瘤基因治疗成功应用的理想选择。HN是NDV抗肿瘤的重要
影响外源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因素很多,除了载体和受体菌株的选择、重组菌株的表型、mRNA 5'-UTR的核苷酸序列、终止子、外源基因的拷贝数、整合位点、密码子使用频率、信号肽以外,还包括培养条件如:培养基成分、诱导时间、培养基pH值、甲醇浓度、接种量和通气量等。为使影响因素降至最低,提高表达产量,本文主要探索影响诱导表达的几个因素,如诱导时间、甲醇浓度及培养基pH值等,以提高ChMIL-18、H
本研究在广东地区某猪场采集的疑似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死猪的肺、淋巴结等病料,进行HPPRRSV检测,将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培养72-96h后细胞单层出现明显的CPE。收获病毒,再用RT-PCR方法检测为蓝耳病病毒Nsp2特定片段缺失株,把RT-PCR电泳产物经纯化后送相关公司进行测序,并将所获得的序列与国内外19株PRRSV的Nsp2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