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界限

来源 :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律界限是法律效用的界定,构成了法治的基础,明确了依法行政的边界,是走向全面法治化的重要条件。据此,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城乡规划的属性认知发展,认为完备的规划法应当具备基于价值判断的“公共政策导向”,同时要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与约束,并兼顾城乡地域的空间特点,形成公共政策与政府行政行为的空间统一。提出城乡规划法的法律界限分析应当包括(公共)政策界限、(行政)权力界限、(城乡)空间界限。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基础上,从历史演进上对我国《城乡规划法》展开比较分析,引发一些全面完善法制化的启示和讨论。
其他文献
都市圈是我国应对区域空间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地域形式,而都市圈规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途径。关于都市圈规划手法的科学性以及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规划预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对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绩效评价缺乏量化研究,使得都市圈的研究难以深入,空间规划缺乏科学依据。有关都市圈空间规划的结构性理论日本和欧美等国均根据本国情况提出了理论机制,国内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发展实际
我国已经确立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而现有的建立在城市规划基础上的规划编制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积极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本文在深入分析传统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探索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两阶段、三层次、三类型”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基本框架。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一直是规划领域的难题,也是制约规划科学有效指导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原因。本文以节约型社会为研究视角,选取县市域总体规划作为“两规”衔接的平台,从协调衔接原则、统一基础资料、对接规划管理及编制部门以及具体编制内容的协调等方面,系统开展对海盐县“两规”衔接的实证研究,其经验与结论可以推广至长三角类似平原地区。
创建宜居城市是实现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综述国内外宜居城市理论产生过程、评价标准与方法以及部分规划实践。当前宜居城市建设强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人才教育以及城市综合防灾等,可分为主、客观两种评价方法。认为未来宜居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公众参与,强调生态学融合,寻求高效,良性运行的经济发展模式,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等。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一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但许多城市在进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时,都遇到资金紧张及运营成本高等难题。国际经验表明,轨道交通的联合开发是一种有效途径。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进行轨道交通联合开发探索,但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相关经验的总结提炼,探索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进行联合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以1992~2005 年武汉土地出让案例数据分析为基础,归纳武汉城市土地供应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思考如何从城市规划目标的引导性入手,为城市土地供应调控的完善提供一种技术性改进思路。解读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配置的规划目标,从土地供应的规模、空间分布、时序安排角度提出武汉城市土地供应调控的策略。
为寻求一种科学、合理且量化的航空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性综合评价方法,有必要通过构建航空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衔接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法对衔接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某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现状进行实例评价与分析。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对衔接系统的规划、衔接、交通组织等方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近几年,一些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将空间发展重点从外围新城转移到中心城区。本文分析了这种空间转移趋势的动因,并结合国内经济社会特征和国外经验,对新时期区域中心城市空间发展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只强调中心城区发展的空间战略的时机还不成熟,中心城区的产业升级还必须依赖于外围新城的充分发展,因此,内外兼顾、互有重点的空间发展策略才是区域中心城市目前的选择。
论文针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无序蔓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在对城市边缘区反蔓延生态控制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溯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反蔓延生态控制圈”的构建思路。这种思路试图通过生态控制圈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刚性“塑形”,从而控制城市在边缘区的快速无序蔓延,调和城市与自然的矛盾,引导城市在跨越城市边缘区的严格管制范围之后,依托城市内部伸展出的快速捷运系统生长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使城市有机的增长。保护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从城市非建设用地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阐述了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概念、基本内容,探讨了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编制方法和保障措施,结合国内多个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做好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研究和控制管理要实现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