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探讨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新路径—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以及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指出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路径和相关建议.
【出 处】
:
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暨三江源生态文明专题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新路径—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以及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指出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路径和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2011年,国务院批准《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青海省将承担着进一步细化设计、组织落实和目标实现的重任.文章从指标设计、考核方式选择、考核主体确定和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构建了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绿色考核机制,以确保试验区建设科学发展.构建新型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将有力促进规范试验区各项工作的行动标准和目标要求,是对各项工作实施、效果和被考核者客观科学评价的主要依据,直接影响着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建设
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基础构建了三江源综合实验区生态经济发展度指标体系(即生态经济结构、生态经济效益、生态安全三大模块层要素和24项具体指标),并结合结构熵权—模糊推理法对各类指标权重进行确定,进而计算三大模块指标要素值,再通过建立模糊推理系统进行综合测评.并以青海省为例对其2009年各地区生态经济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地域性差异,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经济分区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认为三江源应进行的区划,既不能使单纯行政区划,也不能是一般的经济区划,而是把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高度综合,突出其间内在联系和总体特征的区划,且更重视其实践应用的综合生态经济区划.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索加—楚麻玛河保护分区和雪山保护分区开展了以协议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参与式管理试点示范,将这一地区的资源保护管理权授权给当地社区,使社区成为资源保护主体,由管理局和国际组织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进而形成了由政府、国际组织、民间环保组织和牧民共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的局面,使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缺少基层管理机构、编制、管理人员和日常管理经费的情况下,对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监管,
青海作为全国乃至整个东半球的重要生态区,有发展碳汇交易的客观基础,也有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本文将在全球碳汇交易的大背景下,根据碳汇交易的程序和条件,通过分析其利弊,立足青海生态功能实际,提出青海发展碳汇交易要加快交易标准制定、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加快专项研究等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本文分析了黄南三江源区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现状;阐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背景、地位和森林、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发展黄南三江源区林业低碳经济的思路.
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及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加强该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对促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青海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对三江源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呈现的民族性、持续性、薄弱性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科学发展观、国民教育体系、民族文化、绿色生活方式等角度阐释了三江源地区生态道德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认知教育、道德观树立、实践教育
文章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政府标准偏低,市场化补偿长期缺位,生态产品输出人群后续发展及环境保护乏力的不利状况,提出了碳汇交易的发展方向。论述了碳汇交易的缘起与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汇交易的契合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西部碳汇交易中心、调整产业机构等政策性建议。总之,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通过碳汇交易的市场化机制,在继续加大国家转移支付的同时,积极引领中国东、中部乃至发达国家市场化补偿的力
本文对明代前后青海各民族及各部落间争夺草场的纠纷及解决路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处理草场纠纷时不仅要以一种开放、稳健而宽容的多元文化态度尊重地方性文化和民间解纷机制,而且还需要用当代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思考、看待与处理草场纠纷.
三江源综合试验区建设应依托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经验、模式和机制,本文以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探讨建设综合试验区对整个源区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有益作用,正确把握两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的关系,就其有效建设提出制定生态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农枚民参与试验区的建设机制、建立和实施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