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葛府窑

来源 :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86520520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府窑址位于东阳市治南方约26.5 km的南马镇葛府村至东庄村长约10余华里的东北侧山麓一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共十六座山,三十多处窑址,保护面积达163 450 m2。但是葛府窑址的核心区为来龙山坡和山脚下的蔡大塘,面积约65 450 m2.葛府窑址窑场依山而建,瓷土取自山脚下,原来取瓷土处就是窑前的大水塘(即被蔡大塘的水塘).窑群规模宏大,目前发现的都是龙窑,烧造年代上自五代下至南宋,产品种类多,质量较好,远销海外,是婺州古瓷中一处最重要的古瓷生产基地。本文介绍了葛府窑主要产品情况;窑具和烧制方式等情况。
其他文献
本文对广西清代青花料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借助于发射扫描电镜附有INCA Energy能谱(EDS)组合仪,对广西清代9个不同窑址采集青花瓷片中青花色料中未熔化残留颗粒进行线扫描,并经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其化学元素组成。更有价值的是由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刘新园先生提供1片在景德镇元末明初官窑碎片堆积区发现的大半块成型的生坯碗底残器,它又用青花料书写留下了“大明宣……”三字款和线纹,但未上釉,
本文作者多年来对广西古窑址进行广泛调查,认为在广西青花瓷器最早出现于清代中期的芦圩窑,而大多数青花瓷窑于清代后期,几乎是在广西各地同时出现,它的工艺与当地传流无关,应是外来技术。那么它的青花色料与景德镇同时代青花料是否相关?它的制瓷技术与景德镇制瓷技术有否相依关系呢?鉴于对清代广西青花瓷器研究之需,为此,他提供了本研究中的广西东南部及南部若干窑址青花瓷器残片进行分析研究,以丰富研究视野,使之对广西
明代嘉靖朝维持了45年,在此期间景德镇官窑生产了很多青花器。嘉靖官窑使用了一种叫“回青”的钴料,青花发色十分艳丽,而且具有“蓝中发紫”的特点。从文献记载可知,这种钴料在明代正德年间已经开始使用,到嘉靖朝时官窑使用已较普遍,并延续到万历朝的前期。嘉靖朝民窑青花产品大多发色较灰暗,这与民窑无法使用回青料有关。嘉靖官窑青花器科技测试结果的报道不多,研究的样品量也比较少,为了比较详细地了解回青料的特点,本
景德镇窑是我国陶瓷生产中最重要的窑场之一,其制瓷业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明代以后随着御窑场的设立,其他窑场相继衰落,惟有景德镇窑得到蓬勃发展,其中在陶瓷基础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烧成后使釉层呈现出某种固有色泽的颜色釉瓷器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所产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样品珍贵、稀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致使国内外在
在本项研究中,使用了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技术(OCT)对来自中国宋代(10-13世纪)六大名窑的碎片进行了扫描以便观察其釉层的亚表面形态。OCT是一种非破坏性两维断层摄影系统,可通过靶标本中折射率或介电常数的差异以视觉观察样品的亚表面形态。这种图像揭示了不同样品中独特的物相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说明,OCT可以用于鉴定陶瓷并提供其制造工艺的信息。
世界上某些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特征是以曲线装饰组合的大面积循环往复而构成,其基本图案为螺旋花纹。在考古出版物中,标记有“C-形图案”或“S-形图案”的螺旋在类型学上是得到公认的。而“8-形图案”或“e-形图案”则是在结构特点上的一种补充组合。研究的对象来自已经公开的仰韶(中国)、绳文(日本)、Malychevskaya,Kondonskaya,Voznesenovskaya(黑龙江下游区域)的新
在唐宋时期的中国古陶瓷釉中,人们发现了多种分相现象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为引人人胜的是乳光蓝色现象,因为它使得釉玻璃体在无色料存在的情况下也可以呈现出蓝色,这对于现代分相色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关玻璃体中分相现象的研究指出,分相是玻璃体形成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对玻璃结构和性质有重大影响。作为瓷胎表面的釉,亦属玻璃体,因此,在釉玻璃体中也能够观察到分相现象,并且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制备
位于中国河南省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以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而著称。在这里发现了很多五六千年以前的文物,根据这些文物瑞典考古学家安德森(Anderson)称之为仰韶文化。作者于1999年来到了位于大邱市梨泉洞的一家古董商店,在这里惊喜地发现了2个陶釜,陶器上精细地装饰有仰韶文化的几何纹饰。这些古陶器完好无损。陶器主体是红颜色,是使用含铁颜料绘制的。这些陶器的生产年代似比半坡博物馆内陈列的陶器要晚1000~
包括印度恒河平原中部和北方Vindhyan中央地区最早的农业社会遗留物在内的早期遗址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陶器作坊中发现有与众不同的陶器,其外表面上有绳纹的痕迹。这些陶器一般称为绳纹陶器。这种绳纹通常在两种陶器上出现,即:粗糙的红陶器和黑一红陶器制品。绳纹的深度和图案表明不同遗址和不同地区的年代变化。使用惯常的和AMS放射性碳确定了包括这种陶器在内的出土文物的年代约在BC 7~8千纪。在这一方面,Sa
1.经过20世纪的考古学长期工作,对中亚广大中心地区中世纪彩色陶瓷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包括形态学、图案与纹饰、工艺过程、性质及样块组成。在古城中发掘出大量的陶瓷炉灶和完整的中世纪陶工居住区,研究了陶瓷(黏土、彩陶、釉料)制造过程中的成型、煅烧、施釉、加热方式和各种特性。同时还研究了它们的演变和艺术流派问题。经过细致研究的彩色陶瓷大多来源于撒马尔罕、塔什干、Merv,Otrar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