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在科技革命和市场需求变革的影响之下,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推动其数字化转型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新时代构建"双循环"格局的视角,分析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态势,探寻其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和推行路径。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动力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现代供需匹配模式、上升的用工成本等内源动力,以及消费需求变革、品牌竞争、政策支持等外源动力。旨在及时发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用品制造业深度融合、稳步提升产业的转型动能与发展潜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体育需求、提高体育用品品牌影响力,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基于体育用品企业及相关制造商的发展现状、数字化技术于体育产业内的应用、转型动力等领域的文献与数据进行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构建新时代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模型。并就该领域对相关专家与学者进行咨询访谈,提高观点的科学性与所提出策略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多个动力因素通过相互联结、耦合作用而形成的具有整体性驱动能力的结构系统,推动着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结合体育用品制造业当前自身特点与所处的环境,构建其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模型,该机制模型由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两部分所构成,内源动力包括:1)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新一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群,在新时代下不仅得到了更多商业化的应用,同时其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升级也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生产制造和发展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从供给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制造业生产率,为体育用品生产商和企业精准捕捉消费需求和市场动态、端柔性化生产适配提供了技术保障。2)供需匹配的引领力。AI、VR等数字技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打破了固有以人跟人之间直接互动为主的供需匹配模式,逐渐转换为人与商品之间的多维度个性化、场景化交流,革新了传统交易的方式,重塑体育用品供需之间产生的经销、营销等传统匹配模式,创造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服务等产业新模式,驱动其创新发展。3)用工成本的反推力。由于我国目前从事体育产业的数字化专业人才还较为短缺,对于企业的劳动力供给速度难免有所减缓,从而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短缺并引发用工成本的上涨。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使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不断增加。但用工成本的上升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也存在着"倒逼"的反推作用,使企业通过打造优质的数字化人才团队、培育规模庞大的技术熟练且纪律性强的产业工人,巧妙应对新时代下的挑战。外源动力主要包括:1)消费需求变革的拉动力。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正在由"生产牵引"向"消费牵引"转变,原本处于终端的消费者正在由商业价值链的"C端"逐渐向"C位"转变,即公众对于体育用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趋势。2)品牌竞争的推动力。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为求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更好地迎合消费者,也纷纷在原有可穿戴运动产品的基础上注入高新智能技术,新型智能化产品的诞生在受到许多青年朋友喜爱的同时,也不免卷入新一轮的品牌竞争当中。3)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力。政策上的支持驱动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加入全球性的制造业产业链,使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原本因缺少创新能力、数字化应用和管理技术而未能在国际贸易中充分显现的产能优势、劳动力优势有所增强,缩小与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程度较高地区的差距。研究结论:中国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大国,在新时代的到来下,恰逢数字化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热潮,为走好体育产业任重而道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体育用品制造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时代需求前行,而积极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是其当下明智的举措且将会是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在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相互作用构成了其转型的动力机制,虽尚存阻碍因素,但得益于国家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和广泛的社会参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得到释放,新的商业性价值得到挖掘和重视,因此从总体上看其转型进程仍是充满机遇。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之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应紧紧把握好时代脉搏,重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协同合作等方面,以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强的市场营销能力投入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推动我国本土品牌走出国门,提高国内体育用品供给端和国际需求端的匹配效率,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乃至整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