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激光传输大气补偿中的重要作用,信标技术和微光波前探测技术将成为自适应光学的极其重要的关键技术,而人造信标(即激光导引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激光导引星技术中,瑞利后向散射信标成为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针对瑞利后向散射信标,分析了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基本应用特性,以及信标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脉冲能量等基本要求.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双流)
【出 处】
:
第七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技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激光传输大气补偿中的重要作用,信标技术和微光波前探测技术将成为自适应光学的极其重要的关键技术,而人造信标(即激光导引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激光导引星技术中,瑞利后向散射信标成为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针对瑞利后向散射信标,分析了其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基本应用特性,以及信标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脉冲能量等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气源可大幅提高引射器的效率.高浓度过氧化氢(HO)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体积的高温气体,是一种理想的单组元气体发生器推进剂,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本文介绍了一种大流量HO催化分解气体发生器与引射器一体化技术,在国内首次利用HO分解气体作为引射器驱动气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作为压力恢复系统驱动气源的工程可行性.
应用冲量定理法求解二维热传导方程,得到高能激光通过窗口镜所引起的温度分布,按照平面热应力问题求解热应变,考虑热应变、折射率随温度变化和光弹性效应,给出波前相差,然后讨论远场光束质量.以高斯光束为例,讨论了石英和白宝石两种窗口镜对光束质量的影响.
本文针对激光二极管中冷却器研制和界面联接热阻两个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五层结构的模块式铜微通道冷却器,该冷却器对于腔长0.9mm、宽10mm的线阵激光器二极管(DL)芯片热阻为0.39℃/W.采用研制的冷却器进行了面阵DL封装实验,在工作电流52A,电压41.4V时,封装的面阵DL输出功率1005W,电光效率45﹪,中心波长807.3nm,谱宽约2.2nm.经快轴准直后整个面阵输出激光的发
在氧碘化学激光器中,激光器产生的尾气必须采用压力恢复系统从激光器光腔中迅速抽出,以维持激光器的正常出光要求.本文介绍了低温真空吸附系统用于氧碘化学激光器作为其压力恢复系统,使用氮气作为激光器的稀释气体,与千瓦级氧碘化学激光器对接进行出光实验,激光器正常出光,出光功率与真空球罐作为压力恢复系统时基本一致.
本文开展了高功率激光模块技术研究,数值模拟了激光介质的增益分布,研制出了高增益激光模块.该模块泵浦均匀且增益较高,达到了预期研制目的.
采用对板条热焦距动态稳定和低失调灵敏度谐振腔的设计方法,从而确保了板条在热焦距动态工作范围内始终保持单横模工作,同时克服了板条的两个方向屈光度不一致所带来的光束质量下降.采用准连续100W的二极管激光器泵浦1.2mm厚的Nd:YAG板条,重复频率500Hz,获得单脉冲能量为2mJ的单横模调Q激光输出,经扩束后输入三级泵浦模块双通放大,获得单脉冲能量370mJ的激光输出.
白天观测遥远微弱星体的主要困难在于强背景赞成的低对比度及低信噪比.本文对多种可提高探测器检测概率的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滤波技术将有效地提高信噪比;为得到大的探测对比度和信噪比,需要合理选取探测系统视场;结合视场选取,利用形态学方法处理图像,将大大提高探测信噪比,从而提高检测概率.
本文介绍了红外测温系统的原理和红外热像仪的标定实验,结合实际,对红外相机测量误差进行了误差分析,介绍了几种减小测量误差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Cl/HN/I产生NCl(a)/I激光的过程进行了化学动力学计算,主要考察了Cl、HN和I的初始粒子数密度及其配比对小信号增益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温度为400K,初始Cl粒子数密度为1×10、1×10和1×10时,小信号增益系数分别达到1.6×10,1.1×10和1.1×10cm,获得最佳小信号增益系数的HN和I的初始粒子数密度分别为初始Cl粒子数密度的1-2倍和2-4﹪.同时,对Cl、HN
本文介绍了高背压条件下COIL超扩段扩张角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真空阀门开度,可模拟引射器条件下的高出口背压,为光腔和超扩段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实验验证手段;相对于8°和12°,超扩段采用4°扩张角更有利,既能在高背压下保持腔压的基本稳定,又能保持较高的激光输出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