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PFNA-Ⅱ、国产Gamma3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从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根据AO分类,除23例为稳定骨折外,其余的粗隆间骨折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共计87例,剔除6例失访和1例在随访期间死亡,共有80例得到随访。
【出 处】
: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PFNA-Ⅱ、国产Gamma3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从2008年1月~2014年6月,我科共收治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根据AO分类,除23例为稳定骨折外,其余的粗隆间骨折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共计87例,剔除6例失访和1例在随访期间死亡,共有80例得到随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气道狭窄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01-2015.12年间于我科行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并确诊为先心病合并心血管源性气道狭窄的患儿共计99例.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
(目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骨质疏松几率增加,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课题研究预见性护理措施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期间本科室收治的4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老年人的体质并结合深静脉血栓常发原因,采取科学的、具有预见性地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串珠征的形成机制,评价其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SCLC)、周围型腺癌及周围型鳞癌中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串珠征:沿支气管血管束排列的多发结节影,呈“串珠样”表现,由肺内原发灶、肺内及肺门肿大淋巴结组成。收集病理证实的周围型SCLC78例、周围型实性腺癌69例、周围型鳞癌33例,分别统计串珠征的阳性率、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及纵隔淋巴结大于肺原发灶的比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解决传统排程三级医师治疗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一个手术间完成连台手术时存在因部分操作步骤医生技术水平重叠,时间无效耗费问题,以各级医师能胜任的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为基础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达到一主任医师同时两间多台手术无缝衔接,最终提高患者治疗的及时性。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固定胫骨近端截骨术纠正膝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膝内翻并伴有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患者。我们在胫骨结节中下三分之一处进行闭合楔形胫骨外侧外翻截骨,使用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第1肌皮穿支缺损时,采用高位、低位两极皮支双重供血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与应用。方法 总结20108年7月至2014年7月这4年来切取的大面积股前外侧皮瓣60例,其中9例缺乏第1肌皮穿支,为高位、低位两极皮支型皮瓣,男6例,女3例,占本组15%。
目的: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物理疗法、合理用药及心理护理,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评估,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前评估身体生命状态,是否有过脑梗病史,并给与相应康复锻炼指导,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练习基本康复动作,遵医嘱指导病员口服防血栓药物,术前合理饮食,给予病员心理护理,给予病员讲解全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知识,举
目的:探讨严重颈椎管狭窄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2.01手术的20例严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CT示椎管狭窄率均在80%以上),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0-74岁,平均为61.2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导致的颈椎管狭窄症10例,间盘突出(或有突出的间盘钙化)导致的颈椎管狭窄症10例.
目的:探讨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中内侧副韧带(MCL)修复的必要性。方法: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手术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0-74岁,平均46岁。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并结合套索法缝合修复冠状突,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置换桡骨头,应用锚钉或骨隧道法重建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UCL)在外上髁的起点,术中应用悬臂试验证实肘关节的稳定性。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本组共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术前年龄6.3~16.7岁,平均12.1岁,单一完全半椎体畸形16例,多发半椎体7例,分节不良单侧骨桥形成4例,并发脊髓畸形2例,蝴蝶椎3例,半侧椎板缺如3例,肋骨畸形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