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检测髋膝关节假体周围低毒力感染的临床诊治价值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chu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低毒力细菌感染通常症状不典型,容易产生漏诊导致翻修失败。通过比较术前及术中不同方式对于髋膝关节置换假体周围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及费用和实施难易程度。评估不同检测方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Objectives Although facet orientation was well studied in the lumbar spine,the literatures on the cervical facet orientation were limited and the descriptions were non-specific.The objectives were to
目的: 1、兔髓核细胞PHD2干扰序列shRNA的构建和慢病毒载体包装.2、研究携带shRNA慢病毒转染原代髓核细胞,干扰PHD2基因表达,上调HIF-1α蛋白表达对髓核细胞退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1、根据兔髓核细胞PHD2基因预测序列,设计4条shRNA干扰序列,shRNA1-4,慢病毒包装后转染髓核细胞,qPCR检测PHD2基因干扰效率,根据干扰效率结果选择实验组shRNA.
目的: 构建兔髓核细胞自然传代培养退变模型,为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从6-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脊柱胸腰椎节段中获取髓核组织,经酶消化法获取原代髓核细胞,计为P0代,于37℃、5% CO2孵育箱培养,待培养孔底面细胞增殖融合超过90%时,胰酶消化法传代,依次计为P1、P2、P3代,共4代髓核细胞,每代髓核细胞计数后均按1×105/孔种入6孔板。
目的:报道病灶清除持续洗净疗法治疗脊柱固定后感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从1997年-2015年,18年间,共治疗脊椎固定后感染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7岁。手术部位:胸腰段16例,腰段4例,腰骶段1例。全部病例有瘘孔。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11例,其中MRSA5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饱曼氏不动杆菌2例,混合感染1例。
目的:回顾1990-1996年6年间,治疗血源性化脓性脊椎炎的状况及治疗经验;总结从1997 -2014年17年间血源性化脓性脊椎炎的发病及治疗动向。方法:第一阶段, 6年间,血源性化脓性脊椎炎20例,发病原因全部血源性,其中2例为椎间盘术后感染。年龄:12~67岁,平均36岁。
目的 腰椎退变性侧凸往往伴有椎间盘组织的不对称性退变,侧凸脊柱局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导致根管狭窄,压迫神经造成临床症状。高龄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神经压迫一般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患者往往合并许多基础疾病,局麻椎间孔镜技术微创处理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目的:报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障术后并发化脓性脊椎炎2例.方法:2例均为男性,一例36岁,一例40岁.因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别于2010年、2011年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移植后3周,持续发烧3个月,体温搏动在37.5~39℃之间;背疼,疼痛为持续性.化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血沉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
目的:目前针对存在椎间孔狭窄的患者,常规需要行椎间孔成型操作。为了避免C臂透视引导下环锯操作的风险和提高镜下处理骨赘的速度,提高腰椎内镜微创手术操作中椎间孔成型的安全性和效率,本研究提出利用工作通道作为切除多余增生骨赘的工具,现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方法:从2014年5月到2015年1月,共计158例(男性98例,女性60例)需行椎间孔成型术的患者使用了通道旋切技术。进行椎间孔成形术。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六步锻炼法在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有效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的作用。方法1临床资料共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5岁,其中61~70岁24例,71~80岁32例,81岁以上16例,其余6例为双侧髋关节置换。
目的 进一步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带引流管下地活动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2月我科120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120例患者均为单纯的颈后路手术,且无其他合并症,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