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住白细胞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孟兴庄某饲养户,共饲养蛋鸡3500只,其中210日龄的经产蛋鸡2000只,初产蛋鸡1500只;8月15日该户饲养的经产蛋鸡发病,表现为甩头、鼻腔内有粘液、拉白色或绿色稀粪,遂认为是呼吸道疾病,用强力霉素配合慢呼泰乐(主要成分是泰乐菌素),加电解多维等药物,治疗5日无效,发现有360多只精神不振,呆立或有瘫痪,食欲废绝,饮水减退,拉白色黏液样或绿色稀粪,21日已有70余只死亡,初产蛋鸡于19日开始发病,症状同经产蛋鸡,约120余只呆立,死亡16只,送经笔者诊断,确诊为蛋鸡住白细胞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本文对蛋鸡住白细胞病并发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治进行了介绍.
其他文献
本研究将表达鸡IFN-γ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FN-γ)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MB43活疫苗联合接种SPF鸡,研究重组鸡IFN-γ对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rFPV-IFN-γ(103PFU)和MB43活苗联合免疫组(MB43r+FPV-IFN-γ)以及重组干扰素(rIFN-γ,200U)和MB43活苗联合免疫组(MB43+rIFN-γ)在免疫后2周即可检出ELISA抗体,比MB4
本文基于Light Cycler平台,利用SYBR GreenI染料能特异与双链DNA结合而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PCR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2h内可以完成,以前病毒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检测,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6,在特异性试验中,REV有特异性的扩增曲线,而禽流感病毒和阴性对照一样,没有特异性扩增.对REV患鸡各器官组织进行了荧光PCR检测,各
常见的鸡的三种肿瘤病中,临诊肉眼观察马立克以"二多"症状为特征,淋巴白血病以"四大"为特征,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以"四小一大"为特征.近来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有增多的趋势,特别是三种肿瘤病容易混淆,有条件的要送相关单位作病理组织学诊断,要正确、客观的认识和防治鸡的肿瘤病.
近年来鸡病越来越复杂化,肿瘤性疾病的发生频率也有逐年增高的势头.特别是免疫鸡群仍发生马立克氏病例,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不仅给养鸡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又因没有有效而实用的治疗方法,成为危害养禽业最严重的几种主要传染病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兽医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一起急性马立克氏病的诊断过程.
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一株表达新城疫病毒HN基因的重组禽腺病毒(rFAdV-HN).用rFAdV-HN重组病毒感染CH-SAH细胞,运用Northern blot分子杂交及RT-PCR方法在感染12h后可检出HN信使RNA(mRNA),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方法在感染24h时可检出HN蛋白.
本研究利用壳聚糖为囊材,新城疫病毒液为芯材,戊二醛为交联剂,选择适当的乳化体系,制备出粒径小、分散性好的疫苗微球.与La Sota活疫苗、灭活疫苗同时对比免疫SPF鸡,进行MTT试验、血清IgG检测、攻毒保护试验等,证实新城疫壳聚糖微球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鸡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经剖检、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综合诊断,选用最敏感的药物进行防治.
本研究选取国内1999~2005年发生的24株NDV,经CEF蚀斑纯化和SPF鸡胚增殖,对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合在GenBank中发表的具有F和HN基因的34株NDV毒株,利用DNAStar软件,参照传统对F基因分型的方法,对上述毒株的F或HN基因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其差异.结果表明:F和HN的基因分型具有相似性,符合率79.3%.但新近分离的毒株,分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所公布的新城疫病毒(NDV)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8对引物,运用RT-PCR方法获取了3株广西地方强毒株GX7/02、GX9/03和GX11/03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此3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均由15192个碱基组成,与GenBank公布的ZJ1、U.S/Largo/71、Italy/2736/00等7个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长度相同,比LaSota、Clon
本研究用pGenesil-3 vector,构建了针对新城疫病毒NP基因的3个短发夹RNA表达载体,将其与转染试剂SiLentFectTM Lipid Reagent按1:3比例混合均匀后与新城疫病毒同时经绒毛尿囊腔接种于鸡胚中,17h后检测尿囊液中病毒的血凝价.结果表明,针对NP基因的3个位点的干涉质粒中,shRNA-NDV1有效地降低了病毒血凝价,对病毒的增殖产生了显著地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