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使用宿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6a观测的当年当地的小麦大田生产当家品种资料,资料年代较长,代表性强,结果可信度高.对小麦大田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显示:测定地段小麦平均开花日期4月27日,第一次测定千粒重平均日期为5月7日,最后一次测定日期平均为6月1日;灌浆日数最短的31d、最长的44d,平均35.7d.小麦千粒重随灌浆时间的增长曲线为一抛物线,其灌浆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灌浆日数在34~3
【机 构】
:
安徽省宿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安徽宿州,234000 宿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安徽宿州,23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宿州农业气象试验站近16a观测的当年当地的小麦大田生产当家品种资料,资料年代较长,代表性强,结果可信度高.对小麦大田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研究显示:测定地段小麦平均开花日期4月27日,第一次测定千粒重平均日期为5月7日,最后一次测定日期平均为6月1日;灌浆日数最短的31d、最长的44d,平均35.7d.小麦千粒重随灌浆时间的增长曲线为一抛物线,其灌浆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灌浆日数在34~38天时,对千粒重贡献最大,8a中出现1次千粒重低于39g的年份;灌浆日数小于34d、大于40d对小麦灌浆不利,千粒重均偏小.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对千粒重的贡献为正相关关系,每增加1℃,千粒重增加0.27~0.51g,但都存在一个适宜范围,平均最高气温为25.5~27.5℃;平均气温为20~21.5℃,其范围较窄,温度上限与文献[4]的研究有一定的出入,在淮北冬麦区是否还可以再宽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小麦千粒重与日较差呈抛物线关系,灌浆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在8.5~11.4℃之间时最为适宜.千粒重的大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每增加10mm,小麦千粒重减少0.15g.千粒重与蒸发量为正相关关系,其贡献率为0.37g/10mm;蒸发量低于130mm时,有60%的年份千粒重偏小.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正的线性相关,其贡献率为0.22g/10h.千粒重与空气相对湿度为一抛物线型曲线,最适宜小麦灌浆的空气湿度为60~74%,空气相对湿度小于59%或大于75%时,千粒重均偏小.在淮北冬麦区,小麦灌浆期间0~5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平均在70%左右时最为适宜(与文献[5]的研究基本一致),平均千粒重43.12g;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0%时,千粒重比适宜状态下减少9.0%.小麦千粒重的大小不仅决定于小麦灌浆期间的气象因素,而且和小麦整个生育期间的栽培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只有在前期打下良好基础,后期提高粒重才有保证.因此必须从小麦生育期的各项栽培措施人手,优化栽培技术,培育壮苗及健壮的个体,才能充分利用后期的光温水条件,提高小麦千粒重.
其他文献
积雪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和热量平衡,进而影响到地气系统的交换过程,引起气候变化,而积雪反过来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积雪长期变化不仅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作用,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积雪的长期变化问题,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积雪变化的趋势不同,对美国东北部积雪研究表明,该地区的积雪没有长期的变化趋势;而20世纪30年代至1980年,北美洲的冬季积
本文利用江苏省三个辐射观测站的历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了总辐射的地域分布特征及空间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太阳总辐射在年代际变化上呈下降趋势,其逐渐减少的原因与人为排放气溶胶的浓度增加有关.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特征是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其中5月和7月出现峰值,6月略有下降.在地域分布上太阳总辐射分布形势大致是北高南低、西弱东强,位于淮北地区
为开展地基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对比观测试验,设计实现一套控制微波辐射计全自动追踪可视范围内某颗GPS卫星,以获取微波辐射计与该GPS卫星之间斜路径水汽总量的外场试验方案.根据观测设备的特点,在软件控制流程的层面上,该试验方案集成GPS接收机和微波辐射计的I/O数据和控制文件,实现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自动连续观测,获取的观测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该试验方案的实施全程由计算机控制,
针对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服务的需要,构建了北京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通过低能见度,降水,夏季温度和冬季温度等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等级划分,逐步完善道路安全气象预警指标体系.利用各种气象预报技术,结合道路气象监测资料,用网页方式进行交通道路气象预警信息发布,逐步实现交通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为道路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的监测和预报预警信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低能见度雾霾天气尤其
国际上,"气象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热点经济现象萌动现身于二十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气象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而人们对气象条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总需求的牵动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精细化的迫切要求,各种类型和性质的气象服务近些年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相结合的思想,围绕省以下预报预测业务体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成体系的创新思想观念,为省以下气象业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可以为省以下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体制基础.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了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江苏气象事业酝酿着跨越式发展.从对需求和服务的分析出发,产生了推出省以下气象业务发展示范项目的构想,据此,拟定的江苏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发展战略就是走体系化道路.围绕发展战略的决策就是以"十二·五"规划为契机,打造江苏气象发展模式.
平面媒体在陕西是一个强势载体,仅就主导报刊在陕西的发行量,每天就有100多万份,是我省的文化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这些年,没有相关这方面的研究.从陕西目前现况来看,其发展及为缓慢,因此,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了解平面媒体的变化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症下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陕西省气象部门与平面媒体的合作,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至已有15年的左右的时间,当时这一块的开发很是艰
泰山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CINRAD/CD)于2007年1月6日通过现场验收,2007年2月1日00时起,纳入全省等效雷达资料传输和产品应用.该系统业务试运行三年来,以其直观及时的资料、简单灵活的操控、丰富详实的二次产品等特点,在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人工影响天气、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本地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泰安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同时,泰山新一代天气雷达
简要说明了CINRAD/CD天气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泰山CINRAD/CD天气雷达接收机出现的2次硬件故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提出了接收机的故障原因,最后给出故障检修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