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中段喉切除加带状肌筋膜瓣修复治疗T2、T3声门型喉癌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14例T2、T3声门型喉癌患者施行中段喉切除加带状肌筋膜瓣修复手术,14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6~72岁,病理均为鳞癌。术中暴露甲状软骨后,于环甲膜处做小口进入喉腔,正中或稍偏健侧裂开甲状软骨板,横断楔形切除患侧与病灶相对应的甲状软骨板,切除病灶、声带肌及声门旁间隙组织一
【出 处】
:
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会暨江西省第十三次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段喉切除加带状肌筋膜瓣修复治疗T2、T3声门型喉癌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对14例T2、T3声门型喉癌患者施行中段喉切除加带状肌筋膜瓣修复手术,14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6~72岁,病理均为鳞癌。术中暴露甲状软骨后,于环甲膜处做小口进入喉腔,正中或稍偏健侧裂开甲状软骨板,横断楔形切除患侧与病灶相对应的甲状软骨板,切除病灶、声带肌及声门旁间隙组织一并送检,保证足够切缘,术中送3~4处切缘冰冻,确保切缘病理为阴性。
其他文献
Direct laryngoscopy is the prevalent used technique in laryngology, and the fulcrum based laryngoscope is performed in most cases.Our study was aimed to figure out the pressure acting on laryngopharyn
Objective: Perineural invasion (PNI) by cancer cells has repeatedly been shown to be an adverse pathologic finding, heralding more aggressive local disease, higher recurrence rates, and worsened survi
目的:探讨晚期下咽癌的外科治疗以及术后下咽及颈段食管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7年1月我科25例下咽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修复方法.其中梨状窝癌17例,下咽后壁区癌3例,环后癌5例,经病理证实均为鳞状细胞癌.根据UICC2002年TNM分期标准均为T4期病变,其中T4N0M0 9例,T4N1M0 11例,T4N2M0 5例.25例中,5例保留了喉功能,3例病变位于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 鼻腔鼻窦NHL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征象,但有一些相对特异性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NHL的诊断。(1)原发部位:24例中16例位于单侧,8例累及双侧。原发于鼻前庭2例、鼻腔6例、鼻窦9例,鼻腔鼻窦7例。(2)病灶形态、密度:病灶肿块表现14例,浸润表现8例,混合表现2例
目的 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 在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比邻关系.结果 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18侧),管径为1.48±0.44mm (0.85-2.43),蒂长为4.8±1.18cm(2.56-7.02),腹壁浅静脉恒定,管径为:2.33±0.71mm(1.46-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头面颈异物救治方法、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此类患者22例.异物位于食道、颈侧、颈部、面部、视神经管,或贯穿多个解剖部位如眶-鼻、面-鼻-咽、颅-颈等.异物系鱼刺、钢筋、刮胡刀片、假牙、钢珠、枪弹等.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取出异物.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颅-颈钢筋贯通伤病人术后出现面瘫(House-Brackmann评级Ⅱ级),2个月后完全恢复.6
目的:探讨位于颈动脉内侧的咽旁间隙肿瘤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11年10月间术者主刀或参与手术的该类病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肿瘤皆行颈部横切口颈侧切开入路,若术中冰冻切片检查为腮腺来源的肿瘤,需要行颈腮入路.解剖颈鞘,必要时切断结扎颈外动脉暴露肿瘤.
目的 研究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OX)对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离体黏膜中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κappa B,NF-κ B)活性调控及其上清液白介素因子-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factor-α,TNF-α)浓度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
目的 探讨外耳道肉芽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经耳内镜确诊53耳外耳道肉芽,CT检查中耳未见异常,分析其病因、主要临床表现、诊治情况。在耳内镜下用耳科杯状咬钳直接清除大部分肉芽组织,碘伏清理外耳道,合并细菌感染者点氧氟沙星,2/日,1-2周后待耳道基本干燥后,给予贝复舒滴眼液点耳,3-4/日;结果 外耳道进水占58%,耳损伤(外伤或挖耳)占23%;细菌感染占63%,真菌感染占15%;3-4周后53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