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边缘检测技术的裂缝预测应用研究

来源 :2018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ox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预测是裂缝性储层油气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常规相干技术或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大尺度的裂缝发育带,但是对裂缝的精细刻画却无法做到.边缘检测可以刻画地层的精细结构、追踪地层、刻画生物礁内部沉积特征、用于地层的识别和追踪、检测裂缝和断层等.为此本文基于边缘检测技术,并结合地震属性处理技术,提取构造不连续属性,针对四川盆地某研究区茅口组地层进行了裂缝精细识别与刻画,为该研究区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的问题,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和实验室岩心测试数据建立了一种新的致密砂岩流体识别因子.首先通过对钻井岩心进行不同流体相态的岩石纵、横波速度、密度等弹性参数的测试,并分析了弹性参数与孔隙度及泥质含量的关系,以及压力对弹性参数的影响,优选出对该地区流体最为敏感的弹性参数组合;然后通过岩石物理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新的致密砂岩流体识别因子;最后将所建立的致密砂岩流体识别因子应用到地震横向
地震发生以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利用在地表观测到的地震记录能够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例如,莫霍面、古登堡界面和莱曼界面等,都是根据地震学研究获得的地球深部界面.地震观测主要获得两种信息;走时和振幅.这两种信息探测地球深部结构和物质属性,是固体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走时是地震波穿过地球介质所用的旅行时间,利用它可以计算出介质的地震波速度.速度是物质成分和温度的综合反映,很难将两者分离开来.
选择M工区为研究目标区,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地质“甜点”进行地震预测研究.对比分析了页岩气储层及非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实际钻井建立了页岩气储层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方法研究了页岩气储层在横向厚度变化、含有夹层等情况下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M区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参数权重分配方案,开展了本区页岩气富集成藏条件分析,明确了优质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含气量等参数是评价页岩
针对研究工区的储层特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优选预测天然裂缝的方法,同时在重点压裂段采取了多井监测,进行震源机制反演,这也是国内首次在页岩气领域进行震源机制反演,在此基础上识别破裂属性.结合地震预测成果及微地震监测定位结果,分析压裂区域的地应力分布情况和断层活动性,描述水力压裂微地震震源机制,选择部分压裂段作玫瑰图,以刻画水力压裂裂缝破裂走向,与沙滩球和预测裂缝属性共同解释水力压裂裂缝破裂机制.研究页
本文所述的适用于欠压实成因机制的高精度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主要思路是首先采用三维约束DIX反演方法计算从地表到目的层的高精度背景层速度,同时采用高精度波阻抗反演方法计算目的层层速度;然后对背景地层段的地震层速度和目的层段的地震层速度进行数据融合、保边去噪处理获取高精度速度场;再采用Eaton方法和Fillippone方法组合法,结合上述组合速度场进行地层压力预测,进而实现异常地层压力区识别.通过提高层
在页岩气勘查开发过程中,裂缝复杂度是评价储层有效改造体积的重要因素.为明确人工裂缝复杂度用以评价压裂效果,这里基于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成果,充分考虑了微地震事件定位统计分布特征与人工裂缝复杂性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标识人工裂缝复杂度的定量指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工区实际生产资料,分别基于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点和事件密度,研究了新的定量指数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复杂度指数可以作为人工裂
利用声波透射法来研究页岩的声波响应特征是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地质和工程问题的基础.本文从声波波动理论出发,结合超声波透射实验背景,构建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稳定性条件,基于Matlab编程完成了页岩超声波透射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同层理面角度下,声波时差、衰减系数随着层理面密度的增加呈正线性相关性;相同层理面密度下,声波时差、衰减系数随着层理面角度的变化规律较复杂,即声波时差、衰减
利用新一轮勘探资料及前期钻井、地质资料,重点开展了主要目的层层位标定及反射特征地质属性定义、区域断裂系统研究、构造特征研究、圈闭描述及有利目标预测等工作.结合以上工作识别出晴隆地区石炭系旧司组页岩层纵横向展布情况,了解了区域断裂特征,发现2个有利背斜构造.结合以上基础工作,最终对本区页岩气勘探指出了有利目标范围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综合以上分析,认为黔西南晴隆地区石炭系旧司组页岩层具有良好的深水盆地沉
四川盆地非常规油气藏开采开发处于发展阶段,井网密度较低导致在压裂井附近难以找到匹配深井作为观测井,而地面、浅井等替代观测方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微地震地面、浅井的多方位观测特征为震源机制的反演提供了必要条件,使得微地震地面、浅井等观测方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微地震地面、浅井监测由于距离震源较远,使得其资料信噪比较低,这无疑增大了微地震地面监测的难度、降低了定位精度,其可靠性一致以来备受质疑.为
随着四川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盆地内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已成为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四川盆地深层—超深层主要为年代古老层系,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史.由于深层—超深层的岩石物性差异小、地震波场复杂,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分辨率低,限制了地震成像精度和构造解释精度,限制了构造和沉积等地质研究的有效开展.针对超深层,在保护低频信息,提高低频信号成像能力,特别在静校正、去噪、速度分析和一致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