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galectin-3及ck-19水平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860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浆gal-3及ck-19水平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按照术后病理分为良性组与恶性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组患者血浆中gal-3及ck-19的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微波消融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研究,分析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结节缩小率、血流变化、颈部美观及各项临床检查指标的变化,并对该项微创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之间在我科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共42例46个病灶,平均年龄49.6±11.5岁(范围25~81岁),结节平均直径2.94±1.08cm(范围1.3
会议
甲状腺结节经高分辨率超声检查,检出率高达19~67%,其中仅5~15%为恶性.作为甲状腺外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如不加选择的一概手术治疗,会造成大量的误诊及医疗纠纷.如何正确评估和甄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效避免误诊误治及过度手术,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个体化的诊治及随访方案,同时节约医疗成本和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
上世纪80年代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已经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并成为甲状腺孤立性和显著性结节的常规标准诊断方法.FNA可以恰当地甄别出恶性结节,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最为常见的乳头状癌,减少了良性患者不必要的手术.2007年10月美国马里兰州Bethesda召开"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甲状腺细针穿刺(FNA)专题会议",制定了一套简明、实用、准确而有效的细胞学诊断报告
会议
目的:探讨波动葡萄糖作用于心肌细胞,是否通过活性氧(ROS)调控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表达而参与心肌细胞凋亡.方法:心肌细胞分为6组:正常细胞组、恒定高糖组、葡萄糖波动组、正常细胞+H2O2组、恒定高糖+H2O2组、葡萄糖波动+H2O2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ROS水平、细胞凋亡率;WST法检测各组细胞SOD活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TE
会议
目的:通过研究甘肃地区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及T2DM非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mRNA表达水平,探讨BDNF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会议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格列美脲(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使用诺和灵30R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格列美脲口服进行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患者年龄50-72岁,糖尿病病程12-18年,BMI 25-28Kg/m2,胰岛素日总量70-90u,HbA1C8.5-12.3%,均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性肾病(临床蛋白尿),给予每
会议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podocalyxin(PCX)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6例T2DM患者在原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ALA(DA组),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UALB)、尿PCX(UPCx)和MCP-1(UMCP-1)水平
会议
目的:探讨积雪草酸(asiatic acid, AA)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阐明其肾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AA干预组(AA+DM组)[又分为:AA低剂量组(15 mg· kg-1· d-1,AA1+DM组)、AA中剂量组(30
会议
目的:研究和探讨绝经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中国2型糖尿病肿瘤发生风险流行病学调查大连地区年龄大于等于40周岁的社区居民,测量血压、骨密度等指标,按照入组及排除标准,共收集符合标准的病例7 1 5例,依据骨密度水平划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
会议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在青春期成骨不全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阿仑膦酸钠治疗的青春期成骨不全患者的6年随访资料.结果: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后患者身高明显增长(治疗前145cmvs治疗后161cm);腰椎部位骨密度(治疗1年0.5622g/cm2vs治疗6年0.9492g/cm2)及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治疗1年0.6036g/cm2vs治疗6年0.8542g/cm2)均显著增加;但患者仍有新发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