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调查高粱病害中,于1985年秋在山西省榆次市高粱田中发现了一种破坏花序,侵染茎杆、叶片和叶鞘的高粱黑粉病,从幼苗到抽穗陆续显症。经多年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它能够侵染普通栽培高粱和高粱“三系”育种材料,发病率达37.1℅,为害极大。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未发现有过对该种黑粉病的记载。经过对病株症状和冬孢子的观察鉴定,认为它是由Sporisorium sorghicola侵染高粱而引起的一种生孢堆黑粉
【机 构】
:
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榆次) 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调查高粱病害中,于1985年秋在山西省榆次市高粱田中发现了一种破坏花序,侵染茎杆、叶片和叶鞘的高粱黑粉病,从幼苗到抽穗陆续显症。经多年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它能够侵染普通栽培高粱和高粱“三系”育种材料,发病率达37.1℅,为害极大。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未发现有过对该种黑粉病的记载。经过对病株症状和冬孢子的观察鉴定,认为它是由Sporisorium sorghicola侵染高粱而引起的一种生孢堆黑粉病,初步定名为Sporisorium sorghicola Bar。
其他文献
1991 ̄1996年连续几年采用水稻主要品种在不同气象、不同氮肥条件下的抗病性鉴测试验研究和大田系统调查,整理分析了陆良县前24年历史资料,掌握了稻瘟病发生规律,成功地组建了陆良穗瘟发生趋势预测式:Y〈,1〉=1.41275+0.65573X〈,1〉+2.3317X(9-X〈,2〉)-1.5433X〈,3〉+2.20743X〈,4〉。1994 ̄1996年连续在3.43万公顷(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
根据蔬菜抗病育种的需要,该文概述了自1935年起,60年来中国对蔬菜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三种蔬菜的病毒病、四种蔬菜的真菌病和两种蔬菜的细菌性病害。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病原菌的种群动态、病原菌菌系、株系及生理型分化的情况。
该文报道三七根腐病复合侵染中病原细菌的研究结果。病菌从根部侵入,引起根腐,叶片褪绿变黄或青枯,病菌随病残体、土壤和种苗传播。病菌在金氏B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灰白色,略凸起,边缘整齐,半透明,湿润光滑,不产生荧光色素,菌体杆状,直或稍弯,革兰氏染色阴性,具1 ̄6根极生鞭毛。积聚β-羟基丁酸盐颗粒,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阴性,烟草过敏反应,马铃薯软腐阴性,人工接种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发病率达90℅
1994 ̄1995年采用选择当地有代表性、不同轮作方式的地块,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明确了以下问题:大豆重迎茬种植导致胞囊虫病加重发生,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单株胞囊数显著增加,大豆生长发育受抑制;大豆根瘤数、侧根数降低,营养源供应不足地上部鲜重下降,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显著减少,减产17.5℅ ̄40.9℅。采用大豆种衣剂26号、1号和拌种剂HF-I号和HF-Ⅱ号拌种防效均在65℅以上,说明重茬减
茶扦插苗根腐性苗枯病在广西各地苗圃中普遍发生,造成重大的损失,经鉴定Pythium spinosum是该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生理测定表明,该菌生长温度范围7 ̄35℃,最适温度25 ̄30℃,高湿度下生长良好,最适pH7.0 ̄8.2,CA基质有利于繁殖体形成。对光照无特异需求,紫外灯照射生长减缓。这是剌腐霉对茶扦插苗致病性的首次报道。
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Fny株系RNA3全长cDNA克降,构建了5’商缺失和3’端缺失的运动蛋白(M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全长的及5’端缺失和3’端缺失的MP基因均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高效表达。利用分离包涵体的方法,提纯了全长的C端缺失的MP。光密度扫描分析表明,提纯的MP纯度达96℅。利用提纯的MP免疫家兔,制备了MP及其两种
利用CMVFny株系cDNA克隆pFnyΔK,构建了MP基因内部缺失KpnI片段(501nt)植物表达载体pBMPK。在土壤农杆菌LBA4404介导下转化烟草生产品种NC89,经Southern blotting、RT-PCR和Westing blotting分析,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中并得到表达。抗病性分析表明,在25μg/ml CMV接种浓度下,R〈,0〉代转基因植株抗性较好,接种5
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真菌来源的葡萄糖氧化酶(GO)基因能够降解植物中的葡萄糖产生过氧化氢。该研究用PCR方法扩增了黑曲霉的GO基因,并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中。通过土壤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烟草K326。Southern Dot Blot证实GO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KI和淀粉显色法检测到该基因在烟草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烟草赤星病菌定量接种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
对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保护地栽培的厚皮甜瓜采后病害进行了调查,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镰刀菌果腐病、链格孢斑点病、软腐病及粉红单端孢红腐病。这些病害在条件适宜时造成巨大损失,尤以壳二孢菌引致的黑腐病最为重要。初步试验表明,黑腐病菌于采前主要经瓜柄侵染,采后在潮湿条件下为害严重。
对分属于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I和Ⅱ的20个分离物或株系进行提纯和粒体形态、部分理化性质测定,结果20个分离物或株系的提纯病毒的紫外吸收均显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最高吸收在258nm左右,最低吸收在240nm左右,A260/280值依不同分离物为1.4 ̄1.8。不同分离物间的提纯产量相关很大,最高达783mg/kg鲜叶组织,最低仅17mg/kg鲜叶组织。20个分离物或株系的提纯病毒粒体均为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