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菜中倍半萜酯类化合物的HPLC-MS分析

来源 :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中药新药研发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axi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民间草药石油菜中找到活性较好的倍半萜酯类化合物,为后期的分离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油菜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析,运用HPLC-ESI-MSn方法,对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推测。结果:从石油菜样品的液相色谱及质谱图中检测到19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且均含有香豆酰基侧链,并对其裂解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该方法快捷准确,对含香豆酰基的化合物快速分离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对黄芩茶(黄芩的地上部分,包括茎和叶)与中药黄芩(黄芩的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揭示黄芩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的差异,为黄芩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和黄芩茶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HPLC-DAD方法,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mI,/min,主温30℃,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
虎掌南星是一味具有毒性的中药,本文主要以文献查阅检索的方式综述了虎掌南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对虎掌南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省十一五期问在“大中药”、“大健康”中医药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本文首先对现阶段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进行了解读,随后从构成大中药健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发,一方面对我省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数字化领域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从战略高度勾勒了十二五期间我们中医药研发团队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
甘草作为药用植物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它已被广泛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食品添加剂,医药,商品,烟草添加剂等。已报道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溃疡,护肝,抗肿瘤和抗菌效果等。结果发现,这些甘草主要有效成分为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已开展。本文利用发根农杆菌的遗传和液体培养技术,研究了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和离体培养及其黄酮的产生情况。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复方益阳活血方(强心复脉颗粒优化组方)对损伤的兔窦房结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 activatedcyclicnucletide geted cation channel 4,HCN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方法:取6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托品组,益阳活血方高、中、
目的:本课题组系列实验旨在研究牛膝多糖、姬松茸多糖、枸杞多糖和猪苓多糖在冻融肿瘤细胞负载的条件下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无菌处死正常小鼠获取其骨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骨髓细胞生成DC,同时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牛膝多糖(300μg/mL)、姬松茸多糖(100 μg/mL)、枸杞多糖(10
本文主要介绍了铁皮石斛的概况,阐述了铁皮石斛产品研究开发的基本思路,为铁皮石斛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磷脂和固醇三者分子间作用规律。方法:依计量关系制备人参皂苷Rgl脂质体,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两种方法,研究脂质体中人参皂苷Rg1、胆固醇(或豆固醇)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三者分子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果:DSC结果表明,随着人参皂苷Rgl浓度的加大,胆固醇脂质体出现分相现象,豆固醇脂质体相态可能发生变化:XRD
目的:对pH-酶触型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在大鼠体内的释药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将pH一酶触型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片(Φ3mm)大鼠灌胃给药,在各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取出胃肠道,采用HPLC检测,内标法分别测得大鼠各段胃肠道内容物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研究药物在胃肠道各部位内容物中含量的经时变化,评价其释药特性。结果:盐酸小檗碱在胃肠道内容物中的线性范围为0.1~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
铜绿假单胞菌(PAE)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自身存在多种耐药途径,近年来以其高居不下的发病率、耐药率、病死率,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在院内感染尤其ICU内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的分离率不断上升,现代医学在抗菌素的应用上已经走入困境,从抗生素的不断升级,种类的更新,到剂量增加,多药联合,仍不能很好地控制感染,有效地降低病死率。依据祖国医学中的伏邪理论,认识耐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