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滤膜分离溶解性有机碳(DOC)过程膜通量衰减机制与机理研究

来源 :第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ehu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纳滤膜在处理天然水体和城市污水生化二级出水过程中出现的膜通量衰减规律差异,即二级出水导致较快的膜通量衰减,硏究溶解性有机物(DOC)造成膜通量衰减机制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有机物浓度下,二级出水DOC中较多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的亲水性有机物浓度、以及较高的腐殖酸类物质和溶解性生物代谢产物含量是引起膜通量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NF过程初期膜通量的快速降低是由于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在膜孔内的迅速富集,引起膜孔窄化造成的;而后期较低的终点膜通量则是由于大量腐植酸类和溶解性生物代谢产物在膜表面的吸附和沉积引起的.因此,NF在污水回用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应用过程中,应选择不同的针对性的预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简要阐述了磷对于水体的危害,进而介绍了国内城市污水除磷现状,并对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应用的除磷技术进行了概述,为污水厂的除磷工作提供了方法.简介了胜利石油管理局沙营污水处理厂的概况以及工艺流程,并进行了曝气生物滤池化学除磷实验,对除磷药剂的选择、药剂投加量等方面进行了硏究,进而对曝气生物滤池化学除磷法进行分析.
南山区前后海片区是深圳特区内填海较集中的地区,排水隐患较多.本文在充分分析其现状雨水系统的基础上,指出现状雨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前后海片区雨水系统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标准,并就排水设计标准、旧村改造、山洪截流、填海方式、棑水设施维 护管理、填海施工组织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城市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增加了城市排水体系的建设难度.本文从建设生态城市的角度出发,以山东德州某镇为例,考虑城区绿化率对城市雨水的蒸发、下渗、径流等过程的影响,选用SWMM模型对硏究区的排水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对常规规划方案、高生态方案、中生态方案和低生态方案4种情景下硏究区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城市的生态建设程度越高,城市排水能力越高.
LID在实际应用中能否达到"径流零增长"还需了解在现有规划设计体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实施LID的径流控制效果.文章以山地城市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采用模型摸拟LID措施布局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进行径流控制的效果.结果发现,别墅区布局LID措施的用地十分紧张,多层和高层居住区采取LID措施后可恢复至自然径流状态;公园应用LID措施后调蓄能力大幅提高,可作为区域雨洪调蓄设施;山地城市道路恢复近自然径流状
介绍了国际和国内供水管网系统漏损现状与漏损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国际水协横向水平衡分析法在国内的应用局限,提出了纵向水平衡分析法,结合横向和纵向水平衡分析法,创造了鱼骨理论,并结合GIS平台在典型区域进行了应用示范,示范期间产销差率逐年下降,为其他 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控制提供技术借鉴.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杭州市坚持以"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为目标,通过落实长效管理、截污纳管、引配水、生态合理等举措,扎实推进绕城内城市河道治理和美化工程,彰显了生态、景观、休闲、防汛等功能,取得了综合效益.
通过回流污泥拦污格栅在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的应用,验证了回流污泥栏污格栅的效果,优化了回流污泥栏污格栅的运行管理模式.平板式回流污泥栏污格栅及其压榨一体化装 置日处理量1000t/d,日出渣量约45kg/d,栅渣含水率约70%,栅渣灰分约30%,格栅前后回流污泥活性没有改变,所拦截栅渣均为惰性有机杂质.通过对回流污泥中杂质的去除,降低了杂质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杂质对水处理设备的
降雨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大,其排入水体产生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关注.目前,嘉兴市城市主干道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通常道路中央分隔带占绿化带的比例较大,机非隔离带所占比例较少,人行道绿化方式多以树池为主,且这些绿化带主要起到绿化及景观作用,其地下空间还未被利用.本文以万国路为例,对以初期径流污染控制、道路绿化带地下空间利用为目的的城市主干道道路横断面优化及棑水方式进行探讨.
依托国家水专项课题硏究,以控制深圳市光明城高铁站及其周边区域2.36公顷25mm降雨径流为目标,建设涵盖多种类型LID技术示范工程,利用SWMM5.0新增LID模块进行LID综合 示范工程的设计,模拟计算LID设施的规模.硏究结果表明,采用20h雨水排空时间,占地200m2入渗型雨水花园、50m2过滤型雨水花园、110m2渗透洼地、90m2渗透井管组合设施、200m2渗透洼地、90m2渗透沟渠的L
本文介绍了《嘉兴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的背景不同用地性质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和指标体系,同时就导则中雨水渗透减排系统、雨水调蓄排放统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具体设计指引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