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块型乳腺癌数字化X线征象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xg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肿块性乳腺癌X线征象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数字化X线征象间接判断肿块性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确诊肿块型乳腺癌病例66例,术前常规行双侧乳腺钼靶X线摄影,并参照BI-RADS对数字化X线征象进行分析,记录肿块型乳腺癌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界、密度、钙化等,并根据其进行分组。肿块型乳腺癌切除标本常规行Ki-67检测,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i-67与数字化X线征象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he second generation dual source CT Flash spiral scanning combined with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fant chest CT Methods from 2015 January to June 2016 in ou
目的 分析研究乳腺X线摄影漏误诊乳腺癌的原因,寻找克服这些因素的方法,以提高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最初经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诊断为BI-RADS Category 3以下,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证实为乳腺癌的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漏误诊的原因。
目的 探讨腹部平片,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分析经手术和临床证实,并行腹部平片和CT检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8例肠梗阻中,肠肿瘤32例,肠粘连20例,肠麻痹12例,肠套叠2例,粪石性1例,结核性腹膜炎1例.腹部平片诊断44例(73%),CT诊断56例(91.2%).CT对较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优先于腹部平片.
目的 利用PACS/RIS系统检索,动态了解磁共振检查报告完成情况,提高磁共振诊断报告发放的及时性,提高窗口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检查患者满意度。方法 磁共振报告发放窗口设置电脑一台,将PACS/RIS系统、HIS系统与操作室、诊断室同步联网,具备检索检查完成情况和诊断报告完成情况信息功能,取报告者通过护士提供的检索结果领取胶片和诊断报告。
目的 针对GE LightSpeed 64排CT在本院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少见故障,通过查找故障原因,给出解决方法,为今后的维护保养提供重要经验.方法 儿童头颅CT平扫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管电流90mA,扫描层厚5mm,层数24.根据故障原因,依照CT机操作手册进行故障排查.
目的 探索磁共振增强扫描不同剂量对比剂对胰腺的强化程度有无影响.方法 对28例行腹部磁共振增强扫描的患者在3.0T磁共振仪(HD 750,GE medical health)上行憋气3D LAVA-FLEX扫描,造影剂均为钆喷酸葡胺(马根维显,Gd-DTPA),其中17例的剂量为0.3ml/kg,11例的剂量为0.2ml/kg,对比剂流率为2.5ml/s,再注入生理盐水25ml冲洗.动脉期扫描为注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后诱发痰液分泌增多、痰液潴留合并窒息的危险因素,并且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中心气道狭窄或气管瘘行气管支架置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是否发生痰液潴留合并窒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窒息组,B组为非窒息组.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诸如性别,年龄,病因,支架的数目及构型,伴发疾病,治疗史等.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因素分析使用卡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 CT 增强扫描中的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提高CT增强扫描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 方法 随机回顾510例使用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总结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使用经验和护理要点。结果 510例中,第一次穿刺成功480 例,第二次穿刺成功20例,第三次穿刺成功10例。注射进行不顺利的原因包括:出现针管阻塞、造影剂反向喷出针管、造影剂外溢、患者依
目的 本研究在确保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并联FFDM与DCE-MRI检查对乳腺癌与非乳腺癌女性进行联合试验对照研究,分析评价其各自及联合应用后在乳腺癌筛检中的价值 方法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 年4 月至2015 年3 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均行乳腺数字化X线摄影(双侧乳腺常规头尾位及内外侧斜位检查)及3.0TMRI(双侧乳腺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乳腺专用线圈)检查的50 例女性
危重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必须进行医院内转运,而安全转运对于需要持续监护或生命体征支持的危重患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大事件。转运前各方面的充分评估,院内各部门的协调、协助是安全保障的前提。预见性的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 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 才能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