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来源 :第二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wwd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属性蕴涵丰富的地下信息,能从多方面反映地下特殊地质现象、沉积特征、流体特征等.地震属性技术作为地震勘探的一项新技术,已经在油田的勘探开发、油气藏的预测与描述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吐哈盆地雁木西地区和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分析表明,预测砂体与实钻结果吻合良好,提高了钻探成功率,达到了增储上产的目的,因此,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低阻油藏成因理论,应用电阻率反演技术提高老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应用水分析和自然电位等曲线研究油水关系及矿化度的变化规律,合理选择Waxman Smith、Simendou等饱和度解释模型,提高解释参数的准确性等方法,准确识别茨榆坨油田"隐蔽"油气层,为老区勘探积累了宝贵经验.
迪那气田是西气东输塔里木气源地参与供气的第二大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盆地,储层段为下第三系带微裂缝的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砂砾岩.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古、今地应力场综合作用的裂缝研究方法.首先利用古地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合理的岩石破裂准则,对裂缝的地质历史时期分布作出预测.然后结合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现今应力场对古裂缝的改造和演化变迁作用,并最终预测裂缝参数的现
热采稠油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评价至目前仍为亟待攻克的世界性课题.本文运用渗流力学、油层物理学、热力学和应用数学等基本理论方法,针对辽河热采稠油实际,独立研究制作了瞬时油汽比、含水、回采水率、采注比和采油速度等指标的理论评价图版,达到了初步建立辽河油区热采稠油开发效果评价理论体系的目的,并应用于不同类型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效果评价,评价方法简便、全面、可操作性强.同时,研究成果拓宽了注采特征曲线的应用
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提高,水平井注蒸汽热采技术在超稠油油藏的开发中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在超稠油开发中具有较大的优势.2003年以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由1997年的5口水平井发展到2005底的39口,水平井部署及开采方式向多样化发展,由最初的新区单水平井部署发展到整体部署,由新区部署发展到老区直井井间加密、层间接替;注采参数不断优化,取得了较好
通过对兴隆台地区潜山油藏形成条件研究分析认为,区内油气资源丰富,为不同类型油气藏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潜山太古界油层分布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裂缝发育程度受岩性、构造活动强度的控制,整体含油幅度受区域供油窗口所控制.从而建立了古潜山油藏成藏模式,指导勘探实践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总之,兴隆台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2005年该区潜山带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6442×104t,展示了辽河坳陷西部洼陷古潜
综合运用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方法,对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9~临13地区的辉绿岩侵入体进行了识别,查明了其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辉绿岩油藏的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认为辉绿岩储层条件主要受侵入相、断裂活动、后生构造变形、侵入作用强度、热液环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部发育大量的火山岩,其中古近系沙三段的粗面岩因富含油气,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整装粗面岩型油气藏.由于该区火山岩类型多变且呈层状交互产出,岩性在横向和纵向上变化大,开发过程中面临着粗面岩识别和孔-缝-洞储集空间识别的难题.本文采用3700测井资料对火山岩的岩性进行定性识别,采用井周声波成像测井资料对有效储集空间进行识别,并建立了有效储层的四性关系,研究成果应用于黄沙坨粗面岩油田的开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流动系统由溶洞、裂缝及溶蚀孔组成,由于裂缝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及沟通性,裂缝成为整个流动系统的主要通道,而溶洞及溶蚀孔洞成为了渗透性岩石的主要储集体.利用三重连续介质流动理论模型,计算不同介质重数的流动形式,得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要模型曲线特征,结合实际油田试井资料,验证了模型的存在及客观性,为多介质油藏试井提供了有效的解释方法.
在分析辽河东部岩性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采用目标预测等技术,开展岩性油气藏研究.指出西斜坡带发育有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形成了湖底扇、扇三角洲、河流的砂岩体,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选择了适合西斜坡岩性油气藏预测的配套技术系列,总结出了一套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思路及方法.目前已经在西部斜坡带北部发现了系列岩性圈闭,钻探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突破.
通过对巴音都兰凹陷现已发现的岩性油藏详细研究认为,多个生油中心及多套烃源岩、多类型的砂体、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油气层内侧向运移方式、生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的有利时空配置是岩性油藏良好的形成条件;反转构造背景、2套成熟烃源岩层系、砂体与鼻状构造有机配置、优质的砂岩体圈闭及指状砂体汇流通道是岩性油藏富集的重要条件.研究巴音都兰凹陷岩性油藏形成及富集条件对于二连盆地岩性油藏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