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在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集中体现了"治未病".重视脾胃养护,顺应四时寒温,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思想在儿科调护的要求.治未病思想对于小儿日常养护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机 构】
: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130117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未病思想,始于《黄帝内经》,在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集中体现了"治未病".重视脾胃养护,顺应四时寒温,未病先防,这是治未病思想在儿科调护的要求.治未病思想对于小儿日常养护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自拟运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疗程疗效.方法:40例门诊患儿给予运脾开胃汤治疗,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25例,好转1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结论:运脾开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脾失健运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明确中药分期论治验方对哮喘发作过程中炎性介质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8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97例和西药组85例,经知情同意,中药组35例,西药组34例提供了静脉血.中药组以中药验方治疗,西药组以常规的西药(沙丁胺醇、孟鲁司特)治疗,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ACT的变化;采用RT-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IL-10、IL-17、TGF-β1、MMP-9的
本文探讨了运脾学说在小儿泄泻中的应用.选取本单位2014年8月-2015年8月住院的泄泻患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患儿以江育仁教授研制的一号止泻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证明灵活掌握运脾学说并在具体实践中创新应用,才能在临证时取得良好效果.
小儿便秘是儿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笔者临床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便秘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以行气导滞法治疗小儿便秘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目的:通过研究哮喘模型小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TLR4mRNA的表达,探索平喘方及拆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进一步研究平喘方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腹腔注射致敏、雾化吸入激发,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两次实验均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在激发哮喘7天、28天时,用RT-PCR法检测小鼠中段支气管TLR4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激发7天:模型组TLR4蛋
目的:研究平喘方及拆方对于急性期哮喘模型小鼠TSLP、IL-6因子水平的影响,探究平喘方及拆方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用卵蛋白等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建立哮喘动物模型,随机分为6组,并在7天灌胃给药治疗后处死,提取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药物治疗7d后,模型组TSLP、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空白组与地米组TSLP、IL-6水平无明显统计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止咳平喘颗粒对婴幼儿哮喘患儿外周血DC共刺激分子的影响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符合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用免煎中药止咳平喘颗粒治疗,对照组用传统西药治疗,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DC的表面分子的表达差异、辅助T淋巴细胞Th1和Th2的水平差异;以及DC表面分子表达与辅助T淋巴细胞相关关系.结果:CD80、CD86
目的:研究五虎汤对病毒诱发幼年哮喘大鼠肺组织T-bet、GATA-3、RORγt及Foxp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SV诱导OVA致敏大鼠哮喘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成五虎汤高、中、低(4.752、2.376、1.188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片,2.4mg·kg-1),哮喘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6组.治疗14d后,取肺组织,采用RT-PCR检测肺组织T-bet、GAT
目的:探讨天灸疗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天灸疗法治疗,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天灸组和西药组治疗前后TGF-β1、Smads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天灸疗法能够显著降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GF-β1、Smads3的表达,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灸疗法可能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降低哮喘的反复发作率
目的:探讨哮喘缓解期不同中医证型患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临床表现和胃电图改变.方法:对60例4-12岁缓解期哮喘患儿填写病情基线调查表,记录其胃肠动力障碍临床症状,进行胃电图检测,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另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60例哮喘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存在纳差者60.00%,嗳气者70.00%,恶心、呕吐者38.88%,食后腹胀、腹痛者66.67%,大便秘结不畅者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