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事件与地球动力学

来源 :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型的中生代一新生代含油气沉积盆地,松辽盆地具有下部断陷、上部坳陷的双层结构,其中断陷构造层以发育大量的火山岩为特征,坳陷构造层则为沉积层序。目前对这套火山岩从油气地质角度开展了较多的地质、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但对其本身发育特征研究则比较少。本文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钻取的大量火山岩岩芯为对象,对这套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动力学含义的详细研究。
其他文献
对大别双河榴辉岩绿辉石的透射电镜研究表明,在具有低位错密度的P2/n型绿辉石中存在由位错壁围成的具有高位错密度的C2/c型绿辉石条带状区域。沿C2/c型绿辉石条带分布有冻蓝闪石及钠长石颗粒。本文根据冻蓝闪石、钠长石、C2/c型绿辉石区域及P2/n型绿辉石之间的关系,结合大别双河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的退变质P-T轨迹资料,探讨了其成因机制。
岩石分类研究是岩石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国外自1990年埃达克岩问世直到2001年,才有人开始注意埃达克岩的分类问题。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大量的资料,归纳了各种不同产状、不同特征的埃达克岩,按照Na2O和K2O含量及其比值的不同,将埃达克岩分为低钾、中钾、高钾和超钾质型4类,并以上述4类出露最典型的地区分别将其命名为西湾型、埃达克型、华北型和可可西里型。上述4类中,西湾型和埃达克型属于
近年来羌塘地区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发现表明,穿越羌塘中部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应该是冈瓦纳和欧亚两大板块的界限,尽管对此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李才等,1987,1995,2006;潘桂棠等,2002,2003)。在这条以广泛分布蓝片岩为特征的高压带上,作者等在羌塘中部的戈木地区发现了榴辉岩,这也是青藏高原内部首次发现的榴辉岩(李才等,2006)。在随后特别是新近的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
大陆深俯冲作用及碰撞动力学是近20年来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古俯冲带确定的主要标志是高压一超高压(HP-UHP)变质岩及蛇绿岩,纵观世界各主要造山带,HP-UHP变质岩及蛇绿岩仅占很小的比例,然而它包含有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它已成为了解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带的缩短、加厚,及山根的形成机制等造山过程动力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本文简要论述了大陆深俯冲
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Micro-FTIR)分析了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硬玉石英岩矿物石英、硬玉、石榴石和金红石等“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中结构水的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并定量计算了各矿物结构水的含量。本文简要论述了双河和碧溪岭两个不同地区硬玉石英岩各矿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基本相同。
本文简要论述了龙泉群和马面山群及万全群不论在野外现象、岩相学、地球化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以及龙泉群和马面山群及万全群形成于板内拉张的大陆裂谷古构造环境,可能与地慢柱的活动有关,标志着新元古代Rodinia泛大陆裂解在华南的响应。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于2007年2月2日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近100年(1906~2005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年的线性增温速率为0.13℃/10 a.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报告认为人类活动是近50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原因.IPCC评估报告是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问题最权威、最全面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科学认识水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愈演愈烈,应立即采取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从成本与收益角度来分析,减排具有很大的潜力,应当继续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投资.
本文对中国未来CO2排放与能源安全进行了情景分析.中国要同时实现控制CO2排放和能源安全的目标,需要极高的代价.因此,中国需要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同时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去.
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也有很大的危害,目前许多日本人不完全了解中国,因此,需要与中国开展更多的交流,实施碳排放贸易,采用税收机制等措施,与国际社会一道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