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香代代传--罗时宪、李润生、蔡礼德三位先生因明研究评述

来源 :中国逻辑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香港因明传承,均源出罗时宪先生门下,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李润生先生、霍韬晦先生、蔡礼德先生等。下文分别从罗、李、蔡三位的学术生平、因明研究和因明贡献等三方面予以简要介绍,以示港地因明研究及传承概况。
其他文献
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人性争论的关键,在于没有弄清人性的内涵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从人性到道德的逻辑过渡上出现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人性论的批判分析,将人性划分为"实然"与"应然"两个层次,并指出:人性的两个层次都是道德的基础,二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道德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从不同层面规定了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从而,实现了从人性到道德的逻辑递进.
美国实用主义伦理思潮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了被引入、批判、反思和借鉴等四个阶段,呈现出人物思想的研究、与其他思潮的比较研究、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的研究、整体性研究等主题.探究这段历史进程的原貌、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指出存在的不足,对于我国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探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政治语汇中,相当于“正义”一词的是“中”。对“中”的考察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正义思想的一条进路。“中”是政治的根本原则和宏观方法论,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受到高度重视,甚至是政权交接时一再作为政治遗嘱传授和告诫的治国要领。儒家继承了传统政治文化,秉承了“中”的指导思想。儒家以维护周礼来维护“分配正义”,并从周礼中提炼出“仁”的精神,贯彻到解决“校正正义”的君民关系中,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政治传统中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了中国政治正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思想。
在20世纪60年代关于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的大讨论中,吴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说道德》和《再说道德》等文章中,提出了剥削阶级道德可以批判继承的观点,拉开了这一讨论的帷幕.在同学者们的理论争鸣中,吴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不断趋于深入、细致.1965年下半年,讨论出现了转折,并最终因转变为政治批判而偃旗息鼓.吴晗在这次讨论中所阐述的观点,对于我们科学认识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建设规律,都是非常有帮助
公正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崇高价值追求,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体现,"公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与重要体现,是荣辱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沈剑英先生学术成果的概述,从因明义理、文献以及因明史三个方面对沈剑英先生的因明研究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对祁顺来先生先生个人经历的介绍,阐述了祁顺来先生在教学期间对因明学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专著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祁顺来先生对藏传因明的贡献以及价值。
本文通过对剧宗林先生学术思想以及个人经历的概述,从科研和教学两个方面对沈剑英先生的因明研究成就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对霍韬晦个人经历、因明专著的介绍,指出霍先生关于因明的几篇论文中所讨论的传统因明,并非知识论意义上的因明,“而只是狭义地使用其指称论式结构的部分”。”通过与西方逻辑对比,其认为逻辑是具有必然有效性的推理,而因明的基本性格乃是由果溯因、回证成宗的证明:逻辑关乎的是普遍之理,而因明关乎的是存在实事。此“由果溯因,二说,从本质上终结了因明与逻辑的关系的争论,使因明与逻辑各归其位,对其后因明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多识仁波切个人经历的介绍,对多识仁波切其中一本关于因明学著作的《藏学研究甘露》进行了介绍,并指出本书收录了他撰写的十多篇文章,有佛学、有历史、因明学,有人物传记,从中可以了解一位活佛教授的学术世界。仁波切多年从事因明学教学,对因明学的研究成果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