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技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技术对前踝撞击综合征的诊治及评估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42例前踝撞击综合征患者,应用关节镜对其进行检查和治疗,其中骨性撞击11例,软组织撞击31例,取常规踝关节镜前内、前外通道观察撞击和软骨损伤情况,然后刨削清理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及纤维瘢痕,磨钻磨削距骨骨赘,清除退变剥脱的软骨碎屑。
其他文献
目的在实施复杂髋臼骨缺损翻修术时,术前对于骨缺损的准确评估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一些关键信息常常无法通过现有的影像学方法获得,包括:1.髋臼翻修杯或Cage能否获得良好的宿主骨支撑.2.翻修杯或Cage能否获得牢固固定;以及3.翻修杯或Cage如何放置才能保证较为正确的解剖位置.快速原型技术(RP)是将普通的CT信息转化为实物模型的技术.本研究利用RP技术辅助实施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翻
目的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应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3~60岁,平均49.4±9.7岁.对侧髋关节正常15例,无关节炎及脱位表现的轻度髋臼发育不良17例.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撬拨复位实现真臼重建,不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髋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肩上悬吊复合体损伤的临床价值,为以后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05月-2014年11月收治该类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1岁(26~59岁).12例SSSC损伤(肩上悬吊复合体损伤)的患者,术前行64排双源螺旋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肩关节模型,对肩关节模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手术规划和模拟手术,指导手术
目的:评估腰椎手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同时随访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医院骨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1225例。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致马尾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共8例,收集和整理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其手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
目的:研究骶骨侧块螺钉置钉安全通道的解剖学特征,寻找骶骨各节段侧块最佳置钉位置,为临床应用骶骨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材料及方法:1、随机选择60例正常成人骶尾椎CT资料,年龄25~78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利用mimics15.0对骶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骶骨模型,在骶骨模型中分离侧块及可置钉区域,并于各节段侧块层面绘制出骶骨侧块螺钉置钉安全通道,测量S1~S4侧块螺钉
目的:探讨与观察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patellofemoral arthroplasty,PFA)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们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11例13膝,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51~63岁,平均55岁。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通过对158例骨折患者行术前评估,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基础护理、机械性预防、用药护理及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1例,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患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加强围手术的护理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目的: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骨科较为棘手的问题,如何利用有效骨质重建正常解剖成为关键。通过采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一例复杂的肿瘤膝关节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进行术前设计和手术模拟,在术前进行3D打印模型与假体的匹配和导航器的确认,从而为成功实施此类手术探索出一条更为精准可行的方案。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至2009年我院47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进行半月板修复,3例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行内侧半月板修复外侧半月板修整,4例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行内侧半月板重建外侧半月板修复,28例交叉韧带重建同时行半月板修整;结果:根据Lysholm评分将根据Lysholm评分将术后疗效分四级,12
目的目前在实验室和临床上虽然已经存在一些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案,并且可以重建出一些类似软骨的再生修复组织,但是这些软骨再生组织的耐磨性能至今尚未被评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