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伊犁野生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自1980年首次发现至今已20年,研究报告第一报发表于1985年太原第二次全国李、杏资源学术交流会与1986年第1期《辽宁果树》;第二报发表于1988年北京《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7年与张加延、刘威生、法国P.布兰舍特(P.Blanchet)在波兰华沙第6届李起源育种与果树国际学术会议与1998年《ACTA园艺论文集》
【机 构】
:
新疆伊犁地区园艺科学研究所,伊犁野果林资源研究发展中心
【出 处】
:
第七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犁野生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自1980年首次发现至今已20年,研究报告第一报发表于1985年太原第二次全国李、杏资源学术交流会与1986年第1期《辽宁果树》;第二报发表于1988年北京《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7年与张加延、刘威生、法国P.布兰舍特(P.Blanchet)在波兰华沙第6届李起源育种与果树国际学术会议与1998年《ACTA园艺论文集》发表《关于(中国西部)新疆野生欧洲李的初步报告》.
通过以上3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伊犁野生欧洲李得到了同行学术界的承认.对其起源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从历史学、地理学、考古学、现代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确认其分类与育种地位.本报仅就其西传欧洲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对杏树的骆驼黄杏、串枝红杏和车头杏,李树的大石早生李和盖县大李的花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李、杏5个品种都存在4种花型,即雌蕊高于雄蕊(♀>♂)、雌蕊与雄蕊等长(♀=♂)、雌蕊短于雄蕊(♀<♂)、雌蕊退化(♀=0).通过卡方测验,李树两个品种在同一个品种内不同类型结果枝上4种类型花的比例基本一致.骆驼黄杏和串枝红杏同一品种内4种花型在不同果枝类型上着生的比例存在极显著差异(99%).李树两个品种间
以3个杏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休眠期1年生枝中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杏1年生枝钾含量的变化在休眠期呈现单峰型,最高含量出现在12月至1月.
本文简述了我国东北高寒地区李资源中许多具有不同利用价值的优良品种,主要性状、生态环境、发展利用前景.为该区域李的系统研究、开发利用及不同区域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在10余年李杏科研生产活动中,应用李大树高接换头技术,探讨了高接部位、不同龄的应用效果,对树体生长发育,经济寿命及相互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总结出操作方法及嫁接后管理的经验,为生产实际应用,改变品种结构,发展李树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针对山西仁用杏栽培区高、寒、干、瘠的自然特点,试验总结出适合本地区推广应用的仁用杏育苗关键技术,并在31个县推广733hm2,培育合格苗7024万株.
杏扁(仁用杏)是开发丘陵山区的优势树种.其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但干旱和土壤瘠薄恰恰正是丘陵、山区影响杏扁生长和结果的限制因子.涿鹿县杏扁栽培面积近2.52hm2,98%的树栽在丘陵山区旱地,无浇水灌溉条件.1996年由于春旱、硬核期落果严重,大部分园片减产10%~20%,为此,1996~1999年我们搞了树冠投影下覆草试验,目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草腐化后耕翻树下培肥土壤.通过观察研究认为园地覆
本文介绍大扁杏的抗旱栽培技术,总结了大扁杏栽培的贮水、保水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栽培技术,供农民种植大扁杏借鉴。
房山区是北京的远郊区县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支脉过渡地带,周边与河北省、北京门头沟区、大兴县、丰台区接壤.全区总面积2019km2,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3.西部山区年平均气温9~11 ℃,山前暖区达12℃以上,平原年平均11.6℃.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10mm,但其分布很不均匀,7~8月份(雨季)降水占全年的2/3以上,春、秋季干旱.本文探讨房山区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实现杏规模化生产。
本文根据吉林省西部自然条件,确定建设百万亩仁用杏生产基地,并对其进行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及市场预测,提出了建立基地的三项具体措施.
本文介绍了一个乡镇历时4年制作李脯成败的经历,证明农村新、高实用科技是解决果树产业链上的矛盾,推动果树产业化的动力.地方主要负责人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是影响农村科普工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