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协同铜锰氧化物催化氧化苯技术研究

来源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铜锰氧化物在微波协同作用下对苯的催化氧化性能,对比了微波连续作用与间歇作用两种模式处理苯的效果,考查了微波功率、苯初始浓度、气体流量和湿度对处理苯效果的影响,并对影响规律进行总结.实验结果表明铜锰氧化物在微波辐照条件下能够有效实现苯的催化氧化.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在高温下热解FeSO4-PEI-SiO2混合物并采用HF沥虑除去模板剂的途径,成功制备了氮、硫双掺杂介孔碳氧还原催化剂:FeSO4-PEI,(FeSO4-PEI)L和(FeSO4-PEI)L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低温氮气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photoelec
在确知测度数理统计空间基础上,以北京通州北运河补水净化工程为例,采用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水质水量波动期间的工艺系数调整.结果表明,相对于灰色聚类分析模型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对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理论严谨,单指标测度函数构造合理,并且对评价空间实现了有序分割,能建立起置信度识别准则与评分准则,提高了评价对象相关于若干指标的分辨率.通过建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排放清单显示自20世纪初期以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多,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占总量的7%.虽然VOCs的排放量相对较少,但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可小觑,因此VOCs的治理已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生物技术因其成本效益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工业尾气中低浓度VOCs污染治理的青睐.但是,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在处理
以一起城市水网地区河道个别断面水质异常原因调查为例,总结目前水环境污染原因调查技术及手段:主要涉及水文调查及水污染原因调查两个方面.对环境监测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进一步要求.
总氮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分析项目,通常采用更易操作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但测定结果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环境监测中测定总氮的实际操作经验,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对实验条件和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水质监测的目的.
近年来, 随着大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环境标准的提高, 许多原处于主城区的工业和企业纷纷搬迁, 遗留了大量被污染的场地.由于历史、经济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 大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起步, 污染场地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亟待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污染场地法律法规、管理程序和管理体系.我国台湾地区污染场地管理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积累了实践经验.本文从法律法规与
本文针对土壤样品中的噻虫啉、阿维菌素和噻虫嗪三种新型农药,分别建立了其前处理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该方法满足对土壤样品中三种农药进行定量分析的要求.利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对三种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农药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较快,噻虫啉、阿维菌素和噻虫嗪的生物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7d、5.7d和11.1d.在此基础上,对土壤中施用三种农药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
本文选取2013年2月20~28日天津重霾污染时段7站PM2.5逐小时数据,结合地面气象要素、能见度、边界层温湿和风廓线,深入分析重霾污染过程的气象成因和边界层特征.结果显示,PM2.5污染具有区域同步变化特征,研究时段PM2.5严重超标,是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35μg·m-3)的2~8倍.弱风和高湿导致PM2.5开始增加,持续偏南风促使其稳步增加,短时弱北风和弱东风促使震荡上扬,污染高值阶段,
通过盆栽实验监测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燕子掌(Crassula portulacea)叶片的抗氧化系统相关酶等参数的变化,研究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燕子掌通过维持膜透性和提高可溶性蛋白质浓度适应干旱,其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o)等相应升高,表明这些抗氧化系统成分在燕子掌适应水分胁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土壤常驻菌对Sr2+的去除及其耐受能力.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中提纯出40株土壤常驻菌,对其进行Sr2+去除筛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有将近1/4的土壤常驻菌对Sr2+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去除效率在70%~100%之间.从其选取一株对Sr2+具有良好去除效果的革兰氏阴性菌进行深入实验,在Sr2+耐受实验中,Sr2+浓度在0~1000ppm范围内,对菌体生长基本无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