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地区特色渔业发展中应着力推广四项新技术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水产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地区地处山区,十年九旱,水资源十分有限,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环境压力比较大。在三峡地区发展特色渔业,应着力推广四项新技术:膨化浮性饲料养鱼技术;“鱼菜共生”技术;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控水质技术;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才能使三峡地区特色渔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关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顺应客观规律,其次应坚持以上海为核心,第三应有国家宏观指导,城市之间注意协调,找准定位。在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问题上,笔者认为除了要发展现代化建造业之外,要注重强化文化产业。
笔者对壮大环太湖地区经济的基础环节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有新思维,要完善市县领导体制,关注县城内的平衡发展,加强县际联系协作。
笔者首先对2003年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分析了2003年的投资增长的问题、2004年投资增长的条件,并对2004年的经济增长做了预测,最后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要领先、要协调和要注意发展机制的建议。
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长三角最大的经济资源和最大的经济财富,长三角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希望所在。
根据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中国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将快速形成和崛起的阶段。都市圈发展正迫切呼唤国土规划的出台,同时,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矫正作用。
由于乌江几大水电站的建立,大坝使鱼类的洄游通道被阻隔,使鱼类的生活与栖息环境有很大改变,致使鱼类不能正常摄食、越冬与繁殖:同时水体污染及渔民的大势捕捞等原因,导致了一些珍稀、特有鱼种逐渐减少,濒临灭绝。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只有了解乌江的鱼类资源状况,考虑了以上影响因素,制定出相应法律法规,保护环境、禁渔、休渔,同时采取了修建鱼类
本文对三峡库区(重庆)特色渔业星火计划项目的区域进行界定,对项目及公司背景作概括性介绍。展示该项目推进过程中渔愉鱼的优势和推进的方法,旨在完成渔需物资和渔病医院的布点及培训等配套工作,构建库区特色渔业体系,实现区域水产经营方式的升级转型。
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三峡水库也相应形成,三峡库区湿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其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形成后,一方面将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水生环境、陆生环境、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另一方面将为库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合理开发和保护三峡库区湿地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水库区湿地的综合利用功能,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综合效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本文在对万州渔业发展条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万州渔业发展思路。
城口县冷水资源十分丰富,80年代初开始养殖"四大家鱼"未获成功,30年来人工养鱼处于停止状态.任河水产养殖公司在驯养士著鱼并人工繁殖洋鱼成功后,2009年引进虹鳟试养成功.2010年引进虹鳟三倍体发眼卵孵化成功,并扩大养殖规模,利用0.06m3/秒水流量进行流水养殖,产量达到4.6万斤,并带动农户养殖虹鳟,冷水鱼养殖展示出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