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关键气溶胶全球分布的数值模拟

来源 :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美国气候模式CAM3和气溶胶大气化学模式MATCH为基础,建立了CAM3-MATCH气候一气溶胶模式系统,模拟了全球硫酸盐、黑碳、有机碳、海盐和沙尘气溶胶等五种关键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模式系统对1年的气候资料运算后得到的结果表明: 1、全球硫酸盐、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浓度的高值区分布在北美东部、欧洲和亚洲东部等工业发达地区; 2、海盐的高值区分布在风速较大的海上区域; 3、沙尘气溶胶的高值区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地区及非洲南部、南美洲南部、亚洲中部等沙漠地区; 4、五种关键气溶胶的浓度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模拟结果与AeroCom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后表明,两种结果的分布趋势非常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CAM3-MATCH气候一气溶胶模式系统可以很好的模拟五种关键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本地业务化的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2007年6月27日青岛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提供了暴雨产生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低空强暖湿气流和暖切变是暴雨形成的直接条件;强辐合上升、水汽输送和能量堆积是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与正涡度柱的耦合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MM5中尺度模式很好的模拟了这次
水文系统介绍了东营市精细化预报与服务系统,阐述了该系统中监测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信息加工子系统和信息服务子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2005年夏季是一个台风肆虐安徽的夏季,在数量众多的台风中,麦莎和泰利比较具有代表性。前者从安徽省穿过,却没有对安徽省造成很人影响,而后者则恰好相反,经过浙江江西,并未经过安徽省,而且是在其进入江西一天以后,安徽省雨量突然加大,灾情十分严重。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就是在对两次台风过程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找出差别原因,同时找出一些有效的物理量场,给以后台风强降水区域
分析了2006年第5号台风“格美”在福建沿海登陆后西进过程中对山东半岛降水的影响。研究了台风登陆后与中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高低空急流的出现对暴雨的产生起着主要的作用,远暴区发生在高低空急流水平切变较大的一侧。低空急流是这次暴雨过程水汽和能量的主要来源,西风槽与台风倒槽的结合加剧了高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低空急流的左前方和中暖区的北部对远暴的位置有着较强的指示意义。
以MODIS共享网站积累的MODISL1B数据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供的IMAPP软件包气溶胶产品软件为基础,经过产品运行本地化改进处理,本课题组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立了气溶胶产品业务化生成和发布机制。为支持气溶胶遥感产品算法改进以及产品潜在用户对本产品的合理应用,本文给出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的MODIS气溶胶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结果。我们利用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间AERONET地基气溶
根据北京奥组委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要求,北京市气象局于2007年开幕式期间8月6~10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场内、外,利用VAISALA公司的WXT510型便携式6要素自动气象观测仪,组织开展了开幕式对应时段(晚20:00~21:30)高时、空密度的气象要素观测。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2007年8月6~10日奥运会开幕式期间的对应时段,国家体育场场内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特征,场内风速很小,平均
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是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本文利用大气负离子自动测报仪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观测数据,分别取4月代表春季,8月代表夏季,11月代表秋季,1月代表冬季,分析了空气负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空气负离子与湿度、温度、两分钟风速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春季、夏季、冬季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秋季则呈负相关;与空气温度呈负相关,与两分钟风速呈
利用通过中欧国际合作“龙计划”所获得的2004年4月、7月和10月的SCIAMACHY L1b数据,基于DOAS方法,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反演得到中国区域逐日NO2倾斜柱总量,以0.5°×0.5°的经纬度网格绘制N02倾斜柱总量月平均分布图,并将反演的倾斜柱总量和垂直柱总量与欧洲二级产品进行比较,绘制相对偏差图。结果显示:二者在分布趋势上有很好的一致性,大值区均位于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
实现对反应性气体(O3、SO2、NOx和CO)的业务化观测是中国气缘局大气成分观测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本文从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要求出发,以龙风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反应性气体观测系统2年来的业务试运行的实践经验为依据,回顾了运行中的经验与不足,归纳、分析了涉及观测质量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日常业务运行以及后期数据订正中质量控制的必要性、措施与具体方法,对进一步提高这项观测工作的质量给山了建议。
概述了中国气象科学院基于Grapes开发的紫外线预报模式Grapes-UV及在北京气象局并行机群上的移植与测试过程。在汛期期间实现了准业务运行并为业务部门提供所需的图像和数值预报产品,预报结果与卫星云图和观测资料对比表明,Grapes-UV模式能够较好的预报出紫外辐射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预报产晶对业务部门在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