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更多的炼厂通过加工机会原油以提高炼厂的效益持渣油加氢装置性能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性。在本文主要关注:使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氛装置效益最大化。并从固定床厂沸腾床渣油加氮装置比较,如何评估原油(周定床/沸腾床渣油加氮装置),对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原油切换时如何管理和操作,掺炼稀释油来维持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的性能这四方面进行介绍。
【出 处】
:
2017年全国炼化工业重劣质原油深加工先进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更多的炼厂通过加工机会原油以提高炼厂的效益持渣油加氢装置性能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性。在本文主要关注:使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氛装置效益最大化。并从固定床厂沸腾床渣油加氮装置比较,如何评估原油(周定床/沸腾床渣油加氮装置),对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原油切换时如何管理和操作,掺炼稀释油来维持沸腾床/固定床渣油加氢装置的性能这四方面进行介绍。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齐鲁分公司原90万吨/S Zorb装置开工六年来的生产运行状况,对影响S Zorb装置汽油辛烷值损失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装置运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降低汽油辛烷值损失的措施。
在重质劣质原油电脱盐过程中,容易出现脱后原油含盐高,含水量大,含盐污水含油量超标等问题.合理利用电脱盐设备,优化操作参数,可实现重质劣质原油较好的脱盐、脱水,缓解含盐污油含油量超标的问题.
管道废弃处置研究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配合中石化北仑段石油化工管线安全隐患整改局部迁改项目实施,参考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管道标准,调研了国内管道废弃标准的推荐做法,综合环境保护需求、土地利用需求、管道沿途地质环境条件以及当前可行的技术条件确定合理的废弃方式,最终选择采用物理和化学组合清洗、加注浆保护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独特的载氧性能能活化分子氧来脱除油品中的有机硫.本文通过水杨醛和乙二胺制备salen配体,并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oY分子筛以不同放大比例合成Co(salen)Y.同时,按正常比例制备了Cu(salen)Y催化剂.通过XRD、FT-IR、ICP表征得到催化剂组成和结构,确定了催化剂最佳放大合成比例.小试实验对比了正常比例下制备的Co(salen)Y和Cu(salen)Y催化剂,脱硫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炼油厂从控制板式气动控制系统转换成以电子式集散控制系统(DCS)为核心的控制和历史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逐渐广泛,帮助炼油厂改善了生产经营水平、可靠性和产品收率优化.尽管如此,目前仍有大量源于服务供应商的数据隐藏于专有系统之中,一般仅以定期报表形式共享-这些数据总称为"暗数据".暗数据连接更深入地洞察了系统条件、运行情况和隐患,因而更好地将数据转换成信息,将信息转换成行动措施。笔
炼油厂常减压装置腐蚀和结垢控制取得成功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电脱盐的最优运行.当前的机会原油,包括合成原油、稀释沥青、稀释原油和页岩油,在质量及带来的加工挑战方面变化巨大.另外,原油及其混合原油可能不相容,沉淀出沥青质和高分子量胶质.此类沉淀物可能提高乳化的稳定性并且造成下游结垢.原油质量波动以及相容性问题增加了电脱盐高效运行的重要性和挑战.本文将概括指出原油的部分质量变化,说明加强电脱盐运行的多种方法
从催化剂活性、床层温升、硫磺回收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等方面介绍了低温加氢催化剂在镇海炼化两套硫磺装置中处理S Zorb再生烟气的应用情况.运行情况表明,装置各项操作参数正常,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催化剂的抗硫酸盐化、抗漏氧性能良好,处理S Zorb再生烟气后的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960mg/Nm3.
本文介绍了镇海炼化Ⅱ套延迟焦化装置接触冷却系统的改造过程及应用效果.通过技术改造,取消了装置重污油罐,实现了停炉、并炉、开工不产生污油出装置,并满足连续回炼装置内或系统外重污油的要求.在不注破乳剂的情况下,回流罐含硫污水含油率大大降低,实现含硫污水直接进污水汽提处理的条件,对环境的污染降至零.装置投用后运行平稳,实现装置生产过程清洁化,有效治理污染物排放,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
本文对稳定塔顶液化气冷却器泄漏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液化气冷却冷却器的泄漏在全厂冷却器泄漏中占比较高,是困扰炼厂安全平稳运行的常见问题,与液化气介质温度接近循环水,管束内循环水低流速结垢,壳层气液两相造成管板泄漏等原因有关.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夏季高温时,在串联模式下即使换热器面积富裕,冷却温度仍然可能无法满足工艺需求,并联模式下,夏季全厂循环水受限时,管束内循环水流速可能低于0.5m/
沙特阿美和中国石化合资的延布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Ⅲ套延迟焦化装置都采用美国Bechtel公司提供的工艺包,都是目前世界上新建成的技术先进的大型延迟焦化装置.但受两国国情、炼厂总体结构不同等影响,存在较多差异之处.该文从工艺角度出发,对比了两者在流程设置、主要技术参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性质和原始开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