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今年以来,不仅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低,而且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频次相当低,地震活动的反常,不确定因素增大,震情分析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介绍了5级以上地震活动地域上的继承性,对宁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华北-东北的地震活动。
【机 构】
: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 1000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不仅我国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水平偏低,而且全球7级以上地震的频次相当低,地震活动的反常,不确定因素增大,震情分析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介绍了5级以上地震活动地域上的继承性,对宁蒙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华北-东北的地震活动。
其他文献
造山带降升会对气流循环及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对大别山造山带南北两侧盆地中生代气候、沉积相、沉积作用、地貌、水系等特征进行研究,将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境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进行论述,并进行每个阶段与造山带隆升的耦合研究.
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旱中泥盆世腕足动物系统分类数据库的工作、晚泥盆世腕足动物灭绝和复苏的研究,对华南地区泥盆纪腕足动物的类型和演化规律作了简要介绍.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清江流域和尚洞的HS-4石笋的采集、制备及测量发现,石笋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期外界气候的变化,如微层变化与大气降水、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长江中游地区9Ka来的气候演变趋势进行了划分、研究讨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云南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士地层的层位和化石分析,研究了晚前寒武纪至早寒武士这一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大绝灭事件,以及生物从大绝灭、复苏到辐射的发展过程.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ZK04钻孔剖面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及有机碳同位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环境演变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环境特征,并依此将其划分为七个阶段,作了简单论述.
本文通过浙江庆凶地区百山祖冷杉濒临灭绝现象的探讨和对该地区生态系统与演替循环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发现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已经加剧了对生态物种干扰的频度与程序,提出了日益受到重视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问题以及建立和平衡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规模问题.
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的旋回、风向和水循环变化讨论了白垩纪气候的非均一性,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并从大气环流直接记录的角度进一步肯定了白垩纪"非均一气候"的存在.
本文通过对淮南地区九里桥组新元古代沉积时期的叠层石礁体特征和沉积环境变化情况的研究,指出了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风暴活动、海进与海退过程及海水的加深都对造叠层石生物的造礁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
寒武纪是生物的演化由量变到质变、海生的无脊椎生物从无壳到有壳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对寒武系地层的分子生物化石的信息中,利用地球化学知识对分子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了有关前寒武和寒武系地层分界的问题,指出多细胞生物并非一定仅仅在寒武纪才出现.
本文通过对武汉东湖、梁子湖沉积物色素、水生生物遗存、有机碳同位素的比较研究发现,分析了其近代100多年来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了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下的退化、恶化问题,对当前治理湖泊营养化等环境问题提供了参考.